暴雨摧花 (Sette orchidee macchiate di rosso)
義大利上映時間:1972.02.24
台北上映時間:1973.02.01
出品:Flora Film
導演:恩伯托連西 (Umberto Lenzi)
演員
安東尼薩巴特 (Antonio Sabato) 飾 瑪利歐 (Mario)
烏吉葛蘭絲 (Uschi Glass) 飾 茱莉亞 (Giulia)
皮耶保羅卡邦尼 (Pier Paolo Capponi) 飾 維斯瑪拉 (Ispettore Vismara)
蘿賽拉佛克 (Rossella Falk) 飾 艾蓮娜 (Elena Marchi)
瑪莉娜瑪法蒂 (Marina Malfatti) 飾 凱西 (Kathy Adams)
雷納多羅馬諾 (Renato Romano) 飾 神父 (pastore evangelico)
克勞迪葛拉 (Claudio Gora) 飾 拉菲爾 (Raffaele Ferri)
蓋布瑞拉喬傑利 (Gabriella Giorgelli) 飾 伊餒 (Inez Tamborini)
布魯諾柯拉札利 (Bruno Corazzari) 飾 巴瑞 (Barrett)
佩妲舒曼 (Petra Schürmann)飾 康琪塔 (Concetta di Rosa)
瑪莉莎美露 (Marisa Mell) 飾 安娜/瑪莉亞 (Anna Sartori & Maria Sartori)
彩色 / 義大利語 / 93分鐘
(左) 凱西 (瑪莉娜瑪法蒂)發現家中疑遭侵入,查看赫見畫作雙眼遭塗污。 (右) 瑪莉亞 (瑪莉莎美露)代雙胞胎妹妹接送幼子返家途中,於電梯口遭遇暴徒。
劇情介紹
阻街女郎伊餒與美國女子凱西先後遇害,兇手均留有一彎月形金屬飾物。茱莉亞與新婚夫瑪利歐乘火車蜜月途中遭歹徒刺殺,探長維斯瑪拉派人於喪禮捕捉參與者面孔,惟經瑪利歐加以指認,未發現任何陌生人物。由於兇手隨後將彎月寄達,警方遂確認三起案件屬連續殺人。茱莉亞實則受警方安排詐死,協助釐清死者關聯,並憶及伊餒曾在其已轉手之旅館幫佣,彼時有男子名勞者對之糾纏不清。警方旋即將勞逮捕,惟此人雖與茱莉亞及伊餒相識,卻與凱西無關。
瑪利歐夫婦離院之際,茱莉亞瞥見丈夫挪作鑰匙圈之彎月,忽憶起69年秋有一美國籍餐客於旅館遺忘相同飾物。兩人旋即赴旅館查閱該年度登記冊,盼透過房客尋找該男下落,此間發覺9/29一頁被撕去,並驚見凱西即為期間下榻之房客,推測兇手將針對該日居於旅館之總計七名女性行兇。瑪利歐急電警方,不料對方稱勞已招供便結束通話。夫婦倆自行啟程尋覓房客之一艾蓮娜,惟其數度遷居,路途轉折。其時,艾蓮娜已身陷殺機,卻因平日不時萌生被害妄想致呼救時無人搭理,溺斃療養院房內浴池。瑪利歐進入療養院,撞見黑衣男子倉皇離去,阻擋未及。
為免事態擴大,維斯瑪拉派人護衛同在名單內之教師康琪塔,並縮小其活動範圍。瑪利歐拜訪旅館東主拉菲爾,藉其敘述描繪美國男子肖像,言談間得知該男並非天主教徒,即至各基督教堂加以探問,均未有斬獲,只得持肖像於廣場四處詢問,終遇路人初步指認身份。瑪利歐循線前往巴瑞宅第,獲知此美國男子名法蘭克,雙方最末相遇於69年夏,彼時法蘭克正與一女相戀。瑪利歐於玄關海報留下協尋資訊。
康琪塔於警方護送下依約赴教堂尋牧師取新編教材,受指引至告解室。不料稍後卻有一牧師親送書籍至警局,表明忽有喪禮通知,抵達現場卻見該人健在。警方驚覺有詐,火速趕往教堂,見康琪塔已橫死告解室中。瑪利歐查閱通運資訊,知法蘭克兩年前即未再有書信往來,並依地址至其廢宅查看,逢神秘來電指引前往一處墓園,經管理員引路,驚見法蘭克之墓碑,上有七朵新鮮蘭花。
安娜偕夫返國,甫落地便遭警方約談,得知連續殺人一事。瑪利歐按墓園管理員提供之訊息,至美國醫院探問法蘭克死因。哈里斯醫師表示法蘭克遭車禍,同車女子棄之而去致失血而死。茱莉亞判斷廢宅中之神秘電話必然與兇手有關,瑪利歐遂再訪巴瑞,見日前留下之聯絡資訊已被撕除,追問巴瑞是否因妒萌生殺意,然巴瑞沉迷毒品,意識不清。瑪利歐復至基督教堂意圖接觸主持法蘭克喪禮之神父未果。
行動受限之安娜於警方建議下委由相貌神似之雙胞胎姊姊瑪莉亞代為接送幼子,不料瑪莉亞陰錯陽差遇害。茱莉亞見案情膠著,提議由之曝光誘出兇手。報章披露真相當晚,一行人守候在側,茱莉亞獨留屋內,接獲無聲電話,過度緊張,未能擒獲真兇即昏去。事後警方未在現場發現跡證,惟因電話未斷線,得以追查發話處來自巴瑞,趕赴其宅,見之自盡。警方以畏罪自殺結案,瑪利歐比對哈里斯醫生當年檢驗報告,藉一寄往美國之卡片確認法蘭克死於9/29,惟獨尚欠兇手置放彎月之動機。臨行,巧遇安娜之夫,得知其兩年前一度精神崩潰。
瑪利歐趕赴追問安娜,方知其當年外遇,因法蘭克欲攜之遠走美國,無奈之餘,藉車禍逃離。瑪利歐透過安娜協助指認該彎月為法蘭克之兄長贈予,並繪製出其兄肖像。夜間,茱莉亞驚覺屋內有人侵入,查看途中為一神父追殺。此神父即法蘭克兄長,欲為弟報復,因不明車禍女駕駛索性殺害當天所有女性房客,為免巴瑞使計劃生變,加以嫁禍並置於死地。茱莉亞命在旦夕,幸得瑪利歐趕抵與神父纏鬥,將之擊斃,化險為夷。
《暴雨摧花》電影預告。
原著與導演簡介
《黑色交會點》(Rendezvous in Black)據稱是本片改編的藍本,此書是美國作家康乃爾伍立奇 (Cornell Woolrich)於1948年出版的小說。故事描述男主角的未婚妻在五月三十一日即將新婚之際意外遇害,經過一段時間的計劃,他展開復仇行動,在每年的五月三十一日針對其他男人的妻子、戀人們下手。
恩伯托連西 (Umberto Lenzi, 1931~)義大利電影導演。原修習法律,後進入羅馬電影實驗中心 (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取得文憑,並於1958年開始從事幕後工作,1961年首度執導電影,初時曾拍攝多部冒險動作片、義式西部片以及仿傚007的諜報片等。1968年,連西編導的義式驚悚片《狼心》(Orgasmo)在美國轟動一時,繼而連續拍攝多部同型電影 (其中四部均與卡露貝克合作)。1970年代,連西轉而嘗試拍攝時興的義式警匪片,在票房取得更大成功,也將他的聲譽帶至頂峰。
80年代初,連西跟隨風潮,重新投入由他多年前率先攝製的食人族類型電影,卻出於內容過於極端而未能與票房取得平衡。即便如此,這些電影仍然在今日為影迷津津樂道,成了他最知名的作品。連西於80年代末連續執導一系列僵屍類恐怖片後,於90年代初進入半退休狀態,至今偶爾以個人身份現身節目參與訪談。
(左) 茱莉亞 (烏吉葛蘭絲)比對住房資料,推測兇手將針對該日下榻之七名女性行兇。 (右) 教師康琪塔 (佩妲舒曼)名列清單,遭警方限制行動。
(左) 維斯瑪拉 (皮耶保羅卡邦尼)率員循線來到巴瑞住處,見其已吊死。 (右) 瑪利歐 (安東尼薩巴特)向安娜 (瑪莉莎美露)追問命案關鍵之彎月形飾物來歷。
演員簡介
安東尼薩巴特 (Antonio Sabato, 1943~, 今多稱Antonio Sabato, Sr.),義大利演員。1966年從影,初期即在時興的義式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擔任主角,60年代末~70年代間走紅一時,曾遊走於多種類型電影之間,包括義式驚悚片及義式警匪片 (Poliziottesco)等,其中著名者包括《西部執法者》(Al di là della legge, 1968)、《蜘蛛眼》(L'occhio del ragno, 1971)等。1980年代以後逐漸轉任配角,近年偶爾於幕前亮相。其子小安東尼奧薩巴圖 (Antonio Sabato, Jr.)亦為知名影視演員。
烏吉葛蘭絲 (Uschi Glass, 1944~),德國影視演員。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從事會計員及秘書,1964年由於在一場電影試映會中給予製片人若干評論而受到注意,進而獲得首個電影角色。經過表演訓練後,葛蘭絲很快勝任主要角色,1968年,她主演《去吧!寶貝》(Zur Sache, Schätzchen)大為走紅,並藉此榮獲班比獎 (Bambi)最佳女演員及德國電影獎 (Deutscher Filmpreis)提名,成為青春偶像,其後數年間曾參與多部喜鬧劇 (Slapstick)。同期,葛蘭絲也開始灌錄唱片及演出舞台劇,至70年代初期,她推出過多張單曲,戲劇演出則主要持續至1980年代中。
1970年代中期,葛蘭絲開始頻繁參與電視影集演出,並陸續在若干影集中擔任主要角色,至1980年代以後,她幾已將重心移向電視圈,90年代曾一度兼任編劇。葛蘭絲的演藝生涯將近50年,曾憑藉其影視作品中的演出多次獲獎,她在今年推出回憶錄《帶一個微笑,我的人生》(Mit einem Lächeln – mein Leben)。
皮耶保羅卡邦尼 (Pier Paolo Capponi, 1938~),義大利演員。曾就讀劇校,1965年獲導演迪賽達 (Vittorio De Seta)賞識而進入影壇,接著連續在塔維亞尼兄弟 (Paolo & Vittorio Taviani)等導演的作者電影 (auteur film)中配演。1969年,卡邦尼憑藉首度領銜的驚悚片《屠夫少年》(I ragazzi del massacro)走紅,此後以演出類型電影居多,特別在黑幫電影與義式驚悚片中有突出表現,在70年代前期頗富名氣,期間的名作包括為什麼害我 (Le foto proibite di una signora per bene, 1970)、《九尾貓》(Il gatto a nove code, 1971)等。
卡邦尼自60年代晚期起即參與過若干電視連續劇,至70年代末逐漸將事業重心轉移至電視圈,配演多齣義大利國家電視台 (RAI)之連續劇。隨著義大利電視劇的生態在1983年有所轉變,他也陸續在許多知名的電視小說 (Fiction, 泛指影集、電視電影)中參與演出。卡邦尼在螢光幕前活動期間,亦零星接演電影,晚期雖多居配角,仍幾度憑著客串的作品獲致聲譽。
蘿賽拉佛克 (Rossella Falk, 1926~2013),義大利戲劇演員。曾就讀羅馬國家戲劇學院 (Accademia nazionale d'arte drammatica),1948年曾獲得世界青年聯歡節 (World Festival of Youth and Students)最佳新人女演員獎。1950年代起先後跟隨多個劇團演出,包括維斯康堤 (Luchino Visconti)導演的戲劇版《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佛克主要從事戲劇表演為主,期間也在義大利國家電視台演出廣播劇及影集、電視電影,並陸續參與過若干電影演出,最著名者即《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8½, 1963)。歷經五十寒暑,佛克於2009年方自舞台退休。
瑪莉娜瑪法蒂 (Marina Malfatti, 1940~),義大利影劇演員。曾赴巴黎就讀戲劇學校,而後返回義大利,在羅馬電影實驗中心 (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深造,同時於1959年起在銀幕與舞台亮相。1962年,受義大利名演員阿諾多弗亞 (Arnoldo Foà)賞識,合演舞台劇《怨女痴男》(Two for the Seesaw),獲致好評,其後,瑪法蒂陸續演出不少戲劇與電視劇,在電影中也屢屢詮釋較需演技的人物,惟以配角居多。
1971~1974年間,她一度以性感姿態參與過多部義大利驚悚電影與恐怖片,如《鬼妻墓中來》(La notte che Evelyn uscì dalla tomba, 1971)、《朱后屠姬》(La Dama Rossa uccide sette volte, 1972)等,多以神秘女子的形象示人。70年代中期以後,瑪法蒂持續在劇場及電視圈活動,因在迷你影集《馬倫巴》(Malombra, 1974)挑樑演出而廣為人知,轉變為知名的實力派演員,直到1996年淡出螢光幕。
克勞迪葛拉 (Claudio Gora, 1913~1998),義大利演員。出身法學院,但畢業不久即投入實驗劇團演出,並於1939年初次參與電影拍攝,1940年代曾擔任多部影片的男主角,亦於此間結識妻子,義大利紅星瑪莉娜貝蒂 (Marina Berti)。1950年起,葛拉開始兼任編導,首部作品是改編自小說的《紅色天空》(Il cielo è rosso),此後陸續執導過九部電影,但主要的活動範圍仍在表演領域,60年代起,他亦零星接演電視影集與電視電影。
葛拉的銀壇生涯長達將近60年,雖然獨挑大樑的時間只佔五年左右,但他參與的電影種類極豐,由作者電影 (author film)至類型電影 (genre film)均有涵蓋。葛拉演出的電影中較具知名度的有迪諾利西執導的《艱辛的生活》(Una vita difficile, 1961)與《安逸人生》(II sorpasso, 1962)、《五巨頭》(Un esercito di 5 uomini, 1969)等。
佩妲舒曼 (Petra Schürmann, 1933~2010),德國影視演員及作家。1956年代表西德參加世界小姐 (Miss World)選美獲得后冠,其後曾於大學修習藝術史及哲學。1960年代,舒曼首先於巴伐利亞電視台 (Bayerischer Rundfunk)擔任播音員,而後陸續在德國廣電聯合會 (ARD)及 德國電視二台 (ZDF)主持多個節目,同時也零星演出過若干電影。1970年代以後,舒曼主要活動於德國電視圈,除了演藝工作之外,她也曾出版過四本著作。
瑪莉莎美露 (Marisa Mell, 1939~1992),奧地利藉演員。曾就讀維也納Max Reinhardt Seminar戲劇學校,與聖黛貝嘉 (Senta Berger)為同期。1959年正式從影,初時以拍攝西德製片為主。1964年,她以《漁村春色》(French Dressing, 1964)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美露曾於1963年遭遇車禍,經過整形手術與休養後藉《空前絕後》(Casanova '70, 1965)一片轉往義大利發展,期間曾婉拒好萊塢提供之七年合約。60年代末~70年代,她陸續演出過許多不同類型電影,其中《飛天鐵金剛》(Danger: Diabolik, 1968)最為人熟知。1980年代以後,她在義大利影壇的發揮空間漸少,晚期返回奧地利拍罷最末一部作品。
1990年代末,由於美國電視節目《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的介紹以及新生代類型電影或B級片迷的發掘,瑪莉莎美露的知名度又再度回升,成為特定影迷的偶像之一。
(左) 《暴雨摧花》瑪莉娜瑪法蒂版電影海報。 (右) 《暴雨摧花》瑪莉莎美露版電影海報。
淺談《暴雨摧花》
驚悚片特別引人入勝的設計之一,便是讓觀眾隨著劇中人物一同抽絲剝繭,不僅拉近了銀幕裡外的距離,重要的是,使電影沒有冷場。《暴雨摧花》保留了義式驚悚片 (Giallo)一貫的特色,直至片末方才真相大白,卻使觀眾事先知曉所有可能遇害的人物,且得以隨著茱莉亞與瑪利歐這對戀人一路追兇,增添了緊張刺激的感受。劇情在後半部接連峰迴路轉,搭配多位義大利類型電影的知名演員同台演出,不虛為興味十足的觀影經驗。
本片由一串行駛於夜路的鏡頭開始,襯著神秘而難以捉摸的主旋律,猶和前半部的三起發生在夜間的凶殺相互呼應,也平添幾分在一般Giallo似乎不太常見的陰森詭異感。劇中兇手的作案方式和傳統的Giallo也有所不同,並非是指殺人的工具特殊,反倒是行兇之前的一番佈局。在凱西與艾蓮娜遇害的兩段,靜謐之中埋伏著連串驚嚇-油畫中的一對血眼、突然開啟的門扉、自動瀉下的水花,在在預示了兩人的死狀。這些使人驚嚇的設計成功延展了刺激性,也加強了張力。本片雖沒有在持刀刺殺、割喉等等的鏡頭上大作文章,多半使用不太見血的方法,仍安排最後一位被害者死於電鑽之下,可謂力求驚悚而精力費了不少工夫。
《暴雨摧花》在劇情上設計了多個能夠使觀眾一同推測的關鍵點:下一位房客是否有危險、神秘美國人的身份、誰讓法蘭克死去以及真兇何人,極具娛樂效果。若當作消遣看過一遍是不錯的選擇,但若細究的話,劇情仍然有若干瑕疵與牽強之處。例如那只彎月作為串聯案情的關鍵證物稍嫌薄弱,且前提在於茱莉亞與安娜碰巧都擁有驚人的記憶力 (然而茱莉亞對人臉的忘性卻很大)。旅館東主拉菲爾則是一個突兀的存在,先是協助使線索明朗,卻又無端跟蹤瑪利歐至醫院,使人莫名。巴瑞一度被懷疑是兇手,此間瑪利歐卻與警方有欠聯繫,以致瑪莉亞喪命又必須使茱莉亞成為誘餌,而稍後警方卻採訪了瑪利歐的推測。
警方在Giallo當中經常是花瓶般的存在,或是藉以嘲弄專用。一些同型片不乏反應遲鈍的探長以及狀況百出的下屬,相較之下,維斯瑪拉的團隊算是比較「骨力」的了,安排被害人詐死再於喪禮追蹤兇嫌的手段,實在堪稱我目前所見最精明的辦案方式。但他們的一派認真卻反而更像是嘲諷所在,從一開始瑪利歐致電提供線索,卻被搪塞「兇嫌已經招供」而掛了電話,不禁使人啼笑皆非,後半部又錯將巴瑞誤以為真兇,草草解釋了彎月的用處。顯見導演安排給他們的冷水要比其他片都更大桶。
本片另一吸睛之處,在於卡司囊括多位義大利類型電影的知名演員以及歐洲紅星。雖然女性角色的戲份大多十分有限,瑪莉娜瑪法蒂、佩妲舒曼亮相的時間大約都不超過五分鐘,且出場不久便「領了便當」,然而看著她們陸續現身時的期盼又雀躍的心情,仍是樂趣所在。片中較為重要的兩位女演員是烏吉葛蘭絲與瑪莉莎美露。茱莉亞作為貫穿全片的人物,雖然不太需要傾全力演出,但烏吉葛蘭絲所散發的清新活潑的氣質,倒是在Giallo常見的艷麗女郎與楚楚動人的弱女子之間闢了一條新路,又似詭譎恐怖之中一個清爽明亮的存在。此前已久仰瑪莉莎美露的大名,她也正像眾人引頸期盼的巨星一般,到了將近六十分鐘處才風姿綽約地從噴射機緩步而下。其實她能夠發揮的餘地有限,但因為分飾兩角,且有幾個充滿情緒的鏡頭的關係,能夠一睹戲劇性自她鮮明的五官流露,教人難忘。
當然也要一提安東尼薩巴特與皮耶保羅卡邦尼,兩位外型截然不同的義大利型男。卡邦尼如同其他幾片中的演出,依舊是一派性格,眼神偶然又帶些無法捉摸的狡黠。安東尼薩巴特則是大相逕庭,無論在外型與表演方面,他也許都堪稱是難得一見的清純+正義派男性人物,與烏吉葛蘭絲配成一對陽光戀人,較之同型片慣常使用的風流色情,更加令人賞心悅目。
其他義式驚悚片介紹
為什麼害我 (Le foto proibite di una signora per bene, 1970)
別怕!茱莉 (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 1971)
金毒蠍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1971)
我怕!達令 (Tutti i colori del buio, 1972)
枕邊惡郎 (Coartada en disco rojo, 1972)
毒姬 (Il tuo vizio è una stanza chiusa e solo io ne ho la chiave, 197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