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noia 01.jpg  Paranoia 02.jpg

慾海女王蜂 (Paranoia)

義大利上映時間:1970.02.20

台北上映時間:1971.09.01

出品:Medusa Distribuzione

導演:安伯圖倫茲 (Umberto Lenzi)

演員

卡露貝克 (Carroll Baker) 飾 海倫 (Helen)

姜索萊爾 (Jean Sorel) 飾 莫利斯 (Maurice Sauvage)

路易斯大衛 (Luis Dávila) 飾 奧伯 (Albert Duchamps)

奧伯托達貝斯 (Alberto Dalbés) 飾 韋伯 (Dr. Harry Webb)

瑪莉娜可法 (Marina Coffa) 飾 蘇珊 (Susan Sauvage)

安娜派克莉瑪 (Anna Proclemer) 飾 康斯坦斯 (Constance Sauvage)

彩色/義大利語/94分鐘

Paranoia 03.jpg  Paranoia 04.jpg

左圖:海倫 (卡露貝克)行兇失敗,演變為莫利斯刺殺妻子的局面。 右圖:海倫與莫利斯 (姜索萊爾)觀看案發當天之影片,見關鍵畫面驚叫出聲。

劇情簡介

  賽車手海倫進行測速途中失事,術後受囑勿從事刺激神經之活動。出院當日,前夫莫利斯電報邀之至海濱別墅靜養,海倫臨時起意,赴馬略卡一探究竟。莫利斯之新任妻子康斯坦斯十分殷勤,為海倫引介推事奧伯、醫師韋伯夫婦等友人並貼心安排食衣,海倫間接得知電報實為康斯坦斯所發,感到納悶。晚宴中,莫利斯與康斯坦斯皆對海倫有所暗示,康斯坦斯離席接聽電話,與女兒發生爭執,莫利斯對妻調侃其女之情事,引之不悅。

  海倫不解康斯坦斯之舉而親自詢問,知悉對方甚至付清其醫藥費與車損償金,更將從前莫利斯耗盡海倫財產,致其離婚後輾轉從事賽車維生之事調查清楚。雙方當初皆為莫利斯之性魅力而投入婚姻,如今康斯坦斯萌生離意卻無計可施,期望海倫協助。夜半,海倫難以成眠,聞嘈雜外出查看,見莫利斯陷入昏迷,友人正急電醫生。眾人分別求援之時,海倫獨自為莫利斯施予心外按摩,使之甦醒。康斯坦斯歸來,意外摔破藥瓶,使海倫發現端倪。

  康斯坦斯預見丈夫將在其資產揮霍殆盡後另結新歡,受海倫三年前亦殺夫未遂之啟發,以十萬酬勞請託海倫殺害莫利斯。海倫無心下手,此間康斯坦斯前往會女,與莫利斯獨處之氛圍致使海倫不再抗拒誘惑,與前夫重新墜入肉慾當中。然纏綿過後,海倫卻發現莫利斯欲藉康斯坦斯之金錢維繫曖昧關係,使其重燃殺意以徹底斷絕關係。

  一行人至港灣消遣,海倫與康斯坦斯私下談妥謀殺之細節,遂向莫利斯與奧伯提議乘快艇出遊。翌日,奧伯、莫利斯分駕二艇,海倫趁莫利斯欲下船潛水之際持魚槍欲將之射殺卻無法下手,康斯坦斯奪槍不成,竟遭莫利斯持刀殺害。海倫驚魂未定,於唆使下協助善後。莫利斯見鄰船將至,隨即製造翻船以利棄屍,並佯稱康斯坦斯遭船帆擊中沉入海中。警方根據眾人說詞研判無誤,準備結案,奧伯卻堅持搜尋屍體下落。

  康斯坦斯之女蘇珊歸來,驚聞母喪,對海倫及莫利斯於命案之關係頗感懷疑,引海倫不安。奧伯之搜索毫無斬獲,原欲結案,蘇珊卻突然要求再次搜尋並親自參與。當日,打撈船疑似網住屍體,蘇珊忽難以承受,呼求停止,然最末僅撈得木頭,仍無所獲。

  海倫起意返回羅馬,莫利斯以引人懷疑為由阻止,並藉親密關係使其軟化。韋伯尋回出遊當日遺落之攝影機,送往倫敦送印。海倫與莫利斯得知底片錄有海上狀況,心中焦慮,蘇珊更有意暗指兩人涉有重嫌。海倫前往郵局欲代領韋伯送往倫敦送印之底片,不料蘇珊早已在旁窺伺,返家後又見蘇珊試穿母親衣裝而受驚嚇,兩人發生口角,莫利斯出面袒護海倫,使蘇珊極為錯愕。

  海倫與莫利斯領得底片,卻於郵局外巧遇韋伯。韋伯邀約奧伯等於別墅一同觀看影片,海倫半途失控離去,然底片最終未明顯錄得兇殺。莫利斯漏夜將可疑畫面剪去,遇蘇珊前來獻身,海倫受電話鈴響擾醒,驚見不倫,認為莫利斯殺害康斯坦斯事出有因,憤欲收拾行李走人,被對方極力慰留。

  莫利斯向奧伯透露海倫心生嫉妒,然兩人已約定一同打獵,為免重蹈三年前之覆轍,託其隨行。當日,奧伯赴約途中聽聞槍響,趕抵只見海倫之敞篷車疾駛而去,而莫利斯遍尋不著,只見地面血跡。海倫終決定離去,臨行卻遭奧伯阻擋,並認定其涉及兇殺,將之軟禁於別墅,海倫極力解釋卻不獲信任。此間蘇珊竟向海倫聲稱與母親及莫利斯間實為三角關係,為莫利斯移情別戀而行兇。海倫趁隙連忙逃脫,奧伯追趕不及,接聽電話驚聞莫利斯僅槍枝走火負傷,方知不妙,研判海倫無法承受刺激,可能危及生命。

  海倫駕車於山路疾駛,途中驚見莫利斯擋道而急轉彎墜下斷崖,車毀人亡。奧伯趕至,自責不已。此實為莫利斯與蘇珊為一償私情所設下之圈套,兩人暗中慶幸之際,崖邊船隻撈獲康斯坦斯之屍體......

Paranoia 05.jpg  Paranoia 06.jpg

左圖:海倫持魚槍瞄準莫利斯卻無法下手,康斯坦斯 (安娜派克莉瑪)發現情況有異,決定奪槍。 右圖:蘇珊 (瑪莉娜可法)練習射獵,奧伯 (路易斯大衛)於一旁教導。

演員、導演簡介

  卡露貝克 (Carroll Baker, 1931~)為美國演員。從影前曾任魔術師助理,亦曾加入舞團,1951年前往紐約向史特拉斯伯格 (Lee Strasberg)學習表演。1953年,貝克同時於舞台及銀幕作首次演出,受伊力卡山 (Elia Kazan)發掘,主演《娃娃新娘》(Baby Doll, 1956)一炮而紅,並獲奧斯卡及金球獎提名。貝克戲路甚廣,曾參演多部著名鉅片如《巨人》(Giant, 1956)、《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等。1964年,她又以《江湖男女》(The Carpetbaggers)中的珍哈露 (Jean Harlow)式金髮艷女形象成為好萊塢的性象徵。

  1965年,貝克由於與派拉蒙之合約糾紛以及婚姻問題轉赴義大利發展,主演許多義式驚悚片、喜劇及恐怖片等,結合她在好萊塢發展的演技與造型優勢,於當地再創高峰。她於1977年返回美國發展,並於80年代轉型成為以實力取勝的性格演員,多任配角,此時的知名作品包括《時光倒流三十年》(The Watcher in the Woods, 1980)、《紫苑草》(Ironweed, 1987)等。1990年代以後,貝克以演出電視電影及影集為主,並於2003年息影。

  姜索萊爾 (Jean Sorel, 1934~)為法國演員。原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修習外交,後決定朝表演發展,起先曾參與過舞台劇,在1959年初次登上大銀幕。索萊爾的名聲爬升迅速,從影的翌年開始便已游移在卡司的前三順位之間,此外他曾參與諸多名導演之作,如薛尼盧梅(Sidney Lumet)的《橋下情仇》(Vu du pont, 1962)、維斯康堤 (Luchino Visconti)的《北斗七星》(Vaghe stelle dell'orsa..., 1965)、布紐爾 (Luis Buñuel)的《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 1967)等。索萊爾在法、義之間發展,尤以義大利製片使其在國際間走紅,據說他的外型也經常被與亞蘭德倫相提並論。

  1960年代後期,索萊爾轉往主演義大利的類型電影,諸如義式警匪片 (poliziottesco)、義式驚悚片、義式喜劇等,留下許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以《郎心狼心》(Il dolce corpo di Deborah, 1968)、《辣手情狂》(Una lucertola con la pelle di donna, 1965)等義式驚悚片最廣為流傳。1980年代以後,他將重心移往電視圈,演出多部電視電影並單元性參與許多影集。索萊爾目前呈半退休狀態,仍偶爾在義大利電視劇中亮相。

  路易斯大衛 (Luis Dávila, 1927~1998)為阿根廷籍演員,1952年初步從影。早期多於阿根廷當地製片中擔任陪襯角色,經過約十年時間,大衛轉往西班牙發展,並開始嶄露頭角,曾領銜演出若干電影。1960年代中期,他跨足義大利影壇,主演過時興的諜報片以及義式西部片諸如《快槍醉俠》(L'uomo dalla pistola d'oro, 1965)等。60年代晚期,大衛主要參與義大利、西班牙兩地製片,至70年代逐漸轉為配演性質。在西班牙定居十餘年後,他返回阿根廷演出當地的電視劇,至1990年左右息影。大衛除了拍攝電影之外,自1950年代起亦陸續演出過不少阿根廷與西班牙的電視劇集。

  安娜派克莉瑪 (Anna Proclemer, 1923~2013)為義大利演員及配音員。初時使用安娜韋瓦第 (Anna Vivaldi)作藝名,主要的活動重心在戲劇界,自1941年起陸續演出多部舞台劇,其中不乏領銜之作,50年代曾隨團至南美各地演出。派克莉瑪亦零星參與電影演出,但除了早期擔任過要角外,稍後均以配角為主。她同時也兼任配音員,並在義大利國家廣播電台及電視台演出過不少廣播劇及影集。2010年,她獲頒加斯曼 (Premio Gassman)終身成就獎,並於2012年以電影《亮演人生》(Magnifica presenza)結束為期七十餘年的表演生涯。

  安伯圖倫茲 (Umberto Lenzi, 1931~)為義大利知名的類型電影導演。原先修習法律,後進入羅馬電影實驗中心 (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取得文憑,並於1958年開始從事幕後工作,1961年首度執導電影,初時曾拍攝多部冒險動作片、義式西部片以及仿傚007的諜報片等。1968年,倫茲編導的義式驚悚片《狼心》(Orgasmo)在美國轟動一時,繼而連續拍攝多部同型電影 (其中四部均與卡露貝克合作)。1970年代,倫茲轉而嘗試拍攝時興的義式警匪片,在票房取得更大成功,也將他的聲譽帶至頂峰。

  80年代初,倫茲跟隨風潮,重新投入由他多年前率先攝製的食人族類型電影,卻出於內容過於極端而未能與票房取得平衡。即便如此,這些電影仍然在今日為影迷津津樂道,成了他最知名的作品。倫茲於80年代末連續執導一系列僵屍類恐怖片後,於90年代初進入半退休狀態,至今偶爾以個人身份現身節目參與訪談。

Paranoia 07.jpg  Paranoia 08.jpg

左圖:《慾海女王蜂》義大利版海報之二。 右圖:美國版電影海報。

淺談《慾海女王蜂》

  本片是卡露貝克與安伯圖倫茲合作的義式驚悚三部曲的最終作,前兩部分別是《狼心》(Orgasmo)以及《美人計》(Così dolce... così perversa)。不過,關於此片與《狼心》的因果關係也有另外的說法:當年《狼心》在義大利本土票房平平,以英文片名「Paranoia」在美國映演時卻大為轟動,義國片商眼見該片在海外引起的熱潮,遂要求倫茲再以「Paranoia」為名拍攝一部電影,也就成了我們所見的《慾海女王蜂》。然,也有一說表示《狼心》最初的片名即設定為「Paranoia」,而女主角則屬意愛麗諾鮑威兒 (Eleanor Powell),後因故改變計劃。無論如何,在網路搜尋「Paranoia」將會同時得到《狼心》以及《慾海女王蜂》的相關資料。

  本片的屬性介於一般的懸疑犯罪片與Giallo之間,欠缺風格化的兇殺場面,亦沒有為數可觀的死者,卻不因為少了賣弄暴力血腥而失去可看性。由於情節安排突破了常見的結構,不僅在關鍵時刻延長並加重緊張感,更在片末連續引爆出乎意料的驚奇。唯獨這部電影的可看性大多得歸功於編導的設計,雖然集合了幾位知名演員同台,惜未有極為鮮明的表現。

  《慾海女王蜂》在前端即給予觀眾簡明艷麗之感,編劇方面沒有太多累贅的橋段,簡潔的分鏡賦予情節流暢推進,畫面漂亮,但這些優勢相對只補足前半段的略為枯燥的缺憾。由於前半小時的內容除了起始的車禍之外,沒有太大的衝突出現,此間零星的疑雲正一一埋下伏筆,因此一度陷入沉悶。不過劇情在中段以後急轉直下,設計出甚於其他Giallo的曲折離奇的安排,自然隨之帶給觀眾連串驚奇。

  本片沒有風格化或賣弄血腥的兇殺場面,甚至連刺殺的動作都發生在鏡頭外,此外亦未安排為數可觀 (藉以故佈疑陣)的死者,然而在結構上卻突破了常見的設計,較多數Giallo多出一個主要的轉折點。Giallo的典型結構不外乎主角在連串的兇殺之間發現危機逐漸向自己逼近,直到片末才揭開兇手的真實身份,《慾海女王蜂》則在劇情進行至半途便大方暴露兇手,使觀眾誤以為接下來的內容主要聚焦於犯罪方與警方的角力,最後才赫然驚覺有「計中計」的存在,峰迴路轉,頗具刺激性。當然,半途先讓觀眾作為兇殺的「全知」目擊者同時也增添了劇情的張力,達成延長緊張的效果。

  在人物關係的敘事方面,男主角的性魅力似乎是特別被強調的,惜流於片面。這點並未十分到位的原因,一則並非必要以纏綿悱惻的片段來印證 (而這些情節卻顯得多餘),其次這種為了慾望而起的三角關係就現實的角度來看似乎略欠說服力。理論上,女人可以由性而愛確有可能,但當肉慾型的感情登堂入室,三方都採取相同的獨占態度便似乎勉強了些。實在很難想像一個自我中心、言語不具魅力的男子能令人產生如此渴望佔有的念頭 (或許這點印證了男人單方面認為女人喜好戀慕此類男子給自己增添麻煩,末了再採取極端手段結束關係,加強她們非理性的形象)。

  卡露貝克拍攝本片時已將近40歲了,在充滿男性凝視的電影圈,這個年齡的女演員似乎失去大半視覺上或引人遐想的價值,但她仍然成功地以性感的形象支撐住Giallo為求號召而需要的羶色成份。另外,她也充分發揮在好萊塢經營起來的兩面優勢,將「蛇蠍美人」與「楚楚可憐的受害者」融為一體,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說服力,同時必須歸功於貝克的外型與演技。不過,整體而言海倫這個角色比較傾向受害者,貝克在陰險與無辜之間的拿捏倒很得宜。

  Giallo呈現的主要型態之一即「身陷殺機的美女」,女演員的外型也會左右她在危機中的處境。從中可發現幾種型態:其一是全然無辜或全然不知所措的弱女子,愛雲芬芝 (Edwige Fenech)、狄瑪拉珊達 (Dagmar Lassander)即為典型的例子;模樣較為精明能幹如蘇珊史葛 (Susan Scott))便會被安排自行抽絲剝繭,雖然末了多仍需要倚靠男性解救;而毒婦、氣質捉摸不定或嫌疑不明的角色,安妮黛史琳柏 (Anita Strindberg)與卡露貝克都是理想的詮釋者。可惜在Giallo的片型裡面,女性角色甚少能完全掌握全局,當然不乏透過女性角色的細膩警覺而追出真兇的設計,然大多數未脫傳統上的男性視角,在刺激的觀影經驗中不免留有一絲遺憾。

Written by Evance

其他義式驚悚片介紹

狼心 (Orgasmo, 1969)

為什麼害我 (Le foto proibite di una signora per bene, 1970)

別怕!茱莉 (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 1971)

金毒蠍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1971)

暴雨摧花 (Sette orchidee macchiate di rosso, 1972)

我怕!達令 (Tutti i colori del buio, 1972)

枕邊惡郎 (Coartada en disco rojo, 1972)

毒姬 (Il tuo vizio è una stanza chiusa e solo io ne ho la chiave, 1972)

窗外窗 (La morte accarezza a mezzanotte, 1972)

你別害我 (L'uomo senza memoria, 1974)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