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艷妹 (Her Sister from Paris)
美國上映時間:1925.08.02
上海上映時間:1926.08.01
出品:第一國家 (First National)
導演:薛尼富蘭克林 (Sidney A. Franklin)
演員:
康斯登塔文 (Constance Talmadge) 飾 海倫/佩蕊 (Helen Weyringer / La Perry)
羅納考爾門 (Ronald Colman) 飾 約瑟夫 (Joseph Weyringer)
喬治亞瑟 (George K. Arthur) 飾 勞勃 (Robert Well)
潔杜克萊兒 (Gertrude Claire) 飾 安娜 (Anna - the Housekeeper)
黑白/無聲/74分鐘
「我有一個心儀的對象,不過他是個壞男孩,他已婚了。」
劇情介紹
夫妻結褵經年,難免相看生厭。小說家約瑟夫與妻海倫近期時起齟齬,乃至不可收拾。海倫深覺丈夫愛意不再,遂收拾行囊返鄉依親。約瑟夫之密友勞勃深以此為吉兆,提議良機不可輕縱,應出外尋求調劑。此間,海倫之妹來信問候,言明即將拜訪,兩人見其近照,驚為天人,其妹佩蕊,貌雖似姊,神態甚艷。其實,佩蕊乃風靡世界之舞者,藝高而人多姿,曾令王儲拜倒裙下,當晚將由巴黎抵達維也納慈善義演。約瑟夫同勞勃因禍得福,乃決定一睹芳容。
佩蕊風光而至,竟在車站巧遇海倫,以為親姊特來迎接,遂一道轉往劇院,未幾,才聞得海倫乃是負氣離家。佩蕊心生巧計,親為海倫設計造型,經此轉變,姊妹如出一轍,難辨彼此。當夜,佩蕊登台獻舞,搏得滿堂喝采。約瑟夫與勞勃甚為顛倒,不約而同打起主意,欲獨佔芳澤。海倫於後台旁觀,竟見丈夫在席中陶醉忘我,不禁悲從中來。散場以後,佩蕊乃將貍貓換太子,由海倫假冒自己同赴約瑟夫與勞勃之邀約。
約瑟夫同勞勃不知內情,陪伴「佩蕊」赴夜總會消遣。「佩蕊」熱情洋溢,周旋兩人之間,挑起男子間的暗妒。夜會歸來,約瑟夫已深為「佩蕊」傾倒,情難自制,將之擁吻入懷。「佩蕊」領略約瑟夫之魅力,險些失魂,管家安娜知悉,甚為不齒,未幾驚知「佩蕊」乃由太太假扮,開懷叫好。翌日,勞勃光臨餽贈珠寶大獻殷勤,「佩蕊」芳心甚悅,又吻又抱,為約瑟夫所見,吃味不已,乃探問「佩蕊」有否心上人,聞得佳人竟心儀一有婦之夫,登時神魂顛倒。
海倫經佩蕊指點,計畫順利如期。約瑟夫設宴欲向「佩蕊」求婚,勞勃卻不請自來,稱欲贏得美人允婚,央求約瑟夫代為向「佩蕊」美言。約瑟夫打發勞勃前往奏琴,以便為其婚事說媒,實則與「佩蕊」計畫妥當,由邊門私奔。臨行,卻見佩蕊假扮之「海倫」隨後而至,頓生悔意,卻無能懸崖勒馬。
約瑟夫同「佩蕊」抵達夫婦蜜月曾下榻之飯店,約瑟夫觸及各種情景,終於了解其深愛者實乃妻子海倫,遂向「佩蕊」懺悔,請求對方允許自己歸去。「佩蕊」乃命其發誓終生愛妻不渝,待約瑟夫立誓,勞勃與「海倫」匆匆趕到,約瑟夫見「海倫」芳容,發覺有異,方知連日來追逐之佳人就是枕邊妻,困窘已極。鬧劇落幕,海倫擁夫入懷,重溫燕爾之樂。
(圖)約瑟夫(羅納考爾門)與海倫(康斯登塔文)近期時有齟齬,此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圖)佩蕊(康斯登塔文)乃是名滿歐洲之舞者,男士們無不為之傾心。
(圖)夜總會中,約瑟夫有幸與佩蕊共舞,見好友勞勃望眼欲穿,反向其拋媚眼。
演員、導演簡介
康斯登塔文(Constance Talmadge, 1898~1973),美國演員。塔文三姊妹均是默片時期的演員,尤以長姊惱門(Norma Talmadge)與么妹康斯登最負盛名。塔文出身貧窮,卻有一富野心的母親,積極促成女兒的星路。康斯登在1914年追隨其姊惱門的腳步進入維太影(Vitagrapgh)公司,參與許多短片拍攝,1916年,她因配演葛雷菲士(D.W. Griffith)之《專制毒》(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而受到注意,數年後,葛氏延伸該角色之故事並改寫結局,攝成《巴比倫之沒落》(The Fall of Babylon, 1919)一片,其時康斯登已成耀眼明星。1910年代中期,康斯登先後為現代藝術(Fine Art)及特選(Select)兩家公司拍片,逐漸確立其喜劇明星的戲路,聲勢亦水漲船高,乃至1919年,她成立康斯登塔文影業(Constance Talmadge Film Corporation),專門攝製自己演出的電影,鋒頭甚健。同年,她轉往好萊塢發展,將自製之作品委由第一國家(First National)公司發行。
1920年代中旬,隨著惱門塔文與其夫製片家舒恩克(Joseph M. Schenck)西進,康斯登所主演的部分電影如《巴黎艷妹》(Her Sister from Paris, 1925)的製片業務亦曾在舒恩克之公司進行。康斯登塔文影業則持續運作至聲片時期來臨為止,其間曾推出《怕妻趣史》(The Duchess of Buffalo, 1926)、《巴黎式戀愛》(Breakfast at Sunrise, 1927)等片。康斯登並不看好有聲片的發展,1929年赴法拍罷《愛神》(Vénus)便就此息影,未曾參與過聲片的演出。
羅納考爾門(Ronald Colman, 1891~1958),英國影劇演員。早年曾是業餘演員,1914年首次正式參與戲劇演出,未幾一戰爆發,考爾門一度從戎,卻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中負傷,乃至退出軍旅。1916年,他返回劇壇先後參與多齣作品,此間亦開始參加電影拍攝。1920年,考爾門轉往美國發展,初時仍側重戲劇演出,不久受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發掘,延攬演出《空門遺恨》(The White Sister, 1923),廣受矚目,遂全心投入影壇,陸續主演《情之聖》(The Dark Angel, 1926)、《萬世流芳》(Beau Geste, 1926)等片,漸成巨星,尤以1920年代末期,考爾門與彭開(Vilma Banky)數度搭檔,更成為名噪一時的銀幕情人。
考爾門之嗓音富於魅力,能夠適應有聲電影之新生態,因故順利過渡至聲片時代,並在1930年便以兩部作品雙雙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不過真正使他榮登奧斯卡與金球雙料影帝的則是1947年公映的《死吻》(A Double Life)。考爾門傳世之名作甚多,諸如《西藏桃源》(Lost Horizon, 1937)、《鴛夢重溫》(Random Harvest, 1942)、《人類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 1957)等。1940~50年代,考爾門也曾主演廣播劇以及電視影集,尤以其廣播作品《霍爾之家》(The Halls of Ivy)播出109集,甚受歡迎,乃至稍後改編為同名電視影集,最為著名。
喬治亞瑟(George K. Arthur, 1899~1985),英國影劇演員、製片人。早年曾加入軍樂隊,在其中擔任喜劇演員及歌手,後進入戲劇學校培訓,並開始參與演出。1920年,亞瑟向美國導演哈洛蕭(Harold M. Shaw)毛遂自薦,獲延攬主演喜劇《奇普一家》(Kipps, 1921),頗為成功,接連在英國擔綱演出若干影片。1923年,亞瑟轉往美國發展,惟過程不甚順利,期間乃經營副業維生,未幾,他協助馮史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製作並主演《救世獵手》(The Salvation Hunters, 1925)而受好評,獲羅織進入米高梅(MGM),在該公司主演如《阿木林》(The Boob, 1926)等小型輕喜劇,並配演其他大型製作,1920年代末,他曾與卡爾丹(Karl Dane)搭檔主演許多喜劇影片,一度頗受歡迎。1930年代上旬,其聲勢大不如前,改演邊配,至1935年息影。亞瑟曾在1950年代復出製作多部電視短片。
潔杜克萊兒(Gertrude Claire, 1852~1928),美國影劇演員。早期曾是活躍於百老匯的戲劇演員,16歲起投身劇壇,並曾在波士頓經營其劇團。早年美國製片重鎮仍在紐約時,克萊兒亦在1910年代開始從事電影演出,其配演之電影超過百部,以《醉心的青年》(Wine of Youth, 1924)、《美國拓殖史》(Tumbleweeds, 1925)等最為知名。
薛尼佛蘭克林(Sidney Franklin, 1893~1972),美國導演及製片。學生時期便曾製作業餘影片,後與其兄蔡司德(Chester M. Franklin)一同在1915年編導攝製第一部短片,獲葛雷菲士(D.W. Griffith)賞識,安排進入三角(Triangle)公司任職。1918年,兄弟兩人分道揚鑣,薛尼初時獨立執導許多惱門塔文(Norma Talmadge)主演之電影,尤以《再世姻緣》(Smilin' Through, 1922)大受歡迎,奠定其聲譽。1926年,薛尼轉入米高梅(MGM),曾執導《陳夫人最後之一吻》(The Last of Mrs. Cheyney, 1929)、《情種》(Devil-May-Care, 1929)等多部電影。1936年,米高梅名製片人(Irving Thalberg)逝世,佛蘭克林轉任製片,推出《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1940)、《鹿苑長春》(The Yearling, 1946)等作品,他在米高梅任職至1958年,後自影壇退休。
(圖)佩蕊佯稱犯下罪孽,欲一走了之,反而激起約瑟夫與之私奔的欲望。
(圖)約瑟夫望著車後逐漸遠去的家園,心慌自己逐漸步入深淵。
(圖)約瑟夫偕佩蕊私奔,兩人至飯店預備寬衣之際,約瑟夫後悔莫及,滿臉苦惱。
愈靜愈性感-淺談《巴黎艷妹》
乍看《巴黎艷妹》之劇情,似乎「改頭換面贏回丈夫」的老敘事,其實不然,而更有幾分早年婚姻指南的意味。關鍵在於兩位女主人翁乃是特徵相近的孿生姊妹,因故本片實際陳述的並非婚姻關係中的新鮮感,而是性與愛情的合一。性與愛情,正好是佩蕊與海倫分別擁有的魅力,透過巧扮身分,海倫將性的元素流暢地帶回她的愛情當中。於是乎,全片看來既性感又大膽,其實本意仍在勾勒出完美婚姻的樣貌。
且由海倫與佩蕊兩個角色切入討論。本片開始於海倫與約瑟夫倆口的爭執,雙方為了甚麼而吵不得而知,插卡字幕所透露最明顯的訊息,卻是海倫認為丈夫不再愛她。非到片尾,觀眾或許都不曉得海倫始終擁有約瑟夫的愛,且是唯一的擁有者。兩人之間所欠缺的是性(或婉轉稱之激情),而佩蕊的丰姿與各種處事,便是引發激情的形象。佩蕊所擁有「諸王拜倒其腿下」的色藝,男士們無不爭相一親芳澤,或許謂之性衝動有些莽撞,至少她所引出的,是情慾的衝動(國王以金飾妝點其玉腿)。經海倫假扮以後,各種性的暗示接續而來,顯示佩蕊的角色承載著男性的慾望。佩蕊的形象激發約瑟夫的情慾衝動,進一步發掘他的某些能力,例如他是個接吻能手,而這是海倫假扮佩蕊後才得以體會的,顯然夫妻原先的關係中缺乏此方面的調劑。
本片沒有露骨的對白,也不以賣弄色相號召,甚至完全沒有提及「性」,…卻非常「性」感!原因在於若干重要的劇情推展或人物的情感呈現,往往是藉著性的暗示傳達出來,尤其是兩度出現、舉足輕重的插卡字幕-「約瑟夫,這真是個歡愉的夜晚,…目前為止。」它的初次登場,在約瑟夫仍誤以正在追求佩蕊之際,其意義曖昧不明。片尾二度亮相,則是夫妻在飯店中破鏡重圓時,在此,字幕中的「目前為止」甚至是頑皮地慢慢浮出,明顯暗示著即將到來的「洞房」,而在海倫擁抱約瑟夫、向著觀眾緩緩閉門的最末鏡頭得到某程度的肯定。即便沒有任何纏綿悱惻的鏡頭,這些設計仍舊能夠觸動觀眾的心弦,予人一種小鹿亂撞的羞澀、興奮的觀感,這是《巴黎艷妹》尤其出色之處。
姊妹調換身分的劇情設計,看似大膽地放任男主角愛上妻子的妹妹,但在本質上,其殷勤全都獻給了妻子,而不是直到最後一刻才真正面對面的性感女神。這種安排既給予觀眾一點遊戲人間的興味,事實上卻又沒有逾矩,想來既是逗得從前的觀眾心癢,而又站穩安全範圍之內,兩全其美。
康斯登塔文以演出喜劇見長,她在片中的表演自然精彩不在話下。特別是由於佩蕊的角色需要獻舞多支,該段乃由多個細緻的鏡頭剪接而成,康斯登雖未完整表演任一舞蹈,卻在造型與舞步的變換之間展現了萬種風情,深深吸引觀眾目光。先領略其多姿,如此佩蕊即使不需在台後弄情,僅僅在吞雲吐霧間便教人見識了「諸王拜倒腿下」的莫大魅力,這點可謂高明。至於素樸時的海倫,對於康斯登而言當然是蛋糕一塊。康斯登塔文尤其厲害在於其肢體語言,予人一種「宛若聞聲」的錯覺,若說其姊惱門塔文(Norma Talmadge)能夠以無聲表現心中千頭萬緒,那麼康斯登則能以表情與肢體使觀眾猶如真實聽見了對白。
論羅納考爾門的演技,似乎要比康斯登塔文更上一層樓。後者雖然高明,有些表演仍稍嫌誇張,考爾門演起約瑟夫卻是收放恰到好處,其最傳神的演出,莫過於片尾詮釋丈夫內心羞愧又希冀挽留幾分顏面的情緒,既惹人發笑又討人憐愛。喬治亞瑟向來以電影中的諧角著稱,由他演起模樣憨傻而帶幾分「奸巧」的勞勃,當然是很討喜的。
《巴黎艷妹》的風情,也曾在1958年來到台灣。當時嚴幼祥採用了予本片相當類似的基調,拍成華語片《想入非非》,由「最美麗的動物」張仲文分飾居住於台北及法國的孿生姊妹,羅維演其不解風情的丈夫,同樣由性感艷麗的妹妹提議對調身分戲弄姊夫。雖然劇情相仿,不同人演來風味截然不同,《想入非非》多了幾分張仲文的明艷與當年她招牌的出浴戲,論及「性」感,似乎沒有《巴黎艷妹》暗示得多了。
Written by Evanc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