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rsi Male 00.jpg  Amarsi Male 02~.jpg

錯愛 (Amarsi male/Brucia amore brucia)

義大利上映時間:1969.08.09

台北上映時間:1973.03.23

出品:Ferti Film

導演:費南度李歐 (Fernando Di Leo)

演員

蘇珊史葛 (Susan Scott) 飾 安娜 (Anna Lanfranchi)

傑尼馬歇爾 (Gianni Macchia) 飾 卡洛 (Carlo Tessari)

米卡艾拉彼娜泰莉 (Micaela Pignatelli) 飾 愛蓮娜 (Elena Soriano)

盧秋達拉 (Lucio Dalla) 飾 盧秋 (Lucio)

莉亞蘭德 (Lea Lander) 飾 娜定 (Nadine)

艾托雷傑利 (Ettore Geri) 飾 吉多 (Guido)

卡萊密爾 (Gary Merrill) 飾 安德列 (Andrea Soriano)

彩色 / 義大利語 / 96分鐘

Amarsi Male 03.jpg  Amarsi Male 04.jpg

左圖:安娜 (蘇珊史葛)陪同客戶於舞池中翩翩然,婀娜多姿,引人注目。 右圖:安德列及其眾多客戶偕女伴於舞廳一角應酬,愛蓮娜攜卡洛前來向父親介紹。

劇情介紹

  企業家安德列版圖廣大、公事繁忙,得力於秘書安娜協助經營客戶。其女愛蓮娜生日無緣得父陪伴,尋男友卡洛一同慶祝。卡洛為學運領袖,滿腔政治熱情,隨愛蓮娜至舞廳適逢安德列正勤於應酬,乃於女友引介時出言調侃,將之諷為資本主義弊害,遭到訓斥,悻然離去。安娜試圖圓場,卡洛卻無意領情,令之留下印象。

  學運風潮遍佈,廣場滿是靜坐群眾,卡洛與同伴散發傳單,與警方發生衝突,倉皇逃離。危急之際,逢安娜駕車路過,見卡洛有難遂伸出援手,攜其入香閨休養。初時,卡洛對安娜之立場與階級不以為然,舒眠一宿,受安娜親自款待並聆聽其政治主張,乃動搖心意,萌生情愫,雙方進而墜入情網。

  安娜心緒複雜,將此事告知上司,安德列為秘書失其專業感扼腕,然對之私人情感不置可否。安娜聯繫卡洛未果,造訪學生聚集之小坊,方知其為運動因素而自行斷線之內情。卡洛知悉安娜放下身段,其亦盛情難卻,雙方相伴天明。愛蓮娜遍尋卡洛不著,乃詢問其同伴盧秋,卻未得答覆。

  卡洛之兄吉多攜來零用金,並表示因財務困難而期望卡洛應屆畢業與愛蓮娜成婚,方可自立。然卡洛卻傾心學運而無心課業,且為忠其政治理想而不齒寄於資本家籬下,為此退回金錢,不歡而散。安娜得知此事,深覺吉多有理,稍後又與愛蓮娜發生齟齬,處境艱難。愛蓮娜不得卡洛承諾,道出安娜與其父亦有感情關係之實,因故其始終不脫同一金錢網絡,卡洛聞言氣極。安德列探視安娜,言明盼其好自為之,勿使情感脫軌造成損害,並使之繼續保有公寓。卡洛赴安娜住處大加斥責,安娜難堪已極。

  卡洛自盧秋處得知安娜辭去工作,遷入一公寓自立更生,遂赴拜訪,情人欣然重逢。雙方偕盧秋共同打造新居,安娜四處聯繫工作以資助卡洛之學業,三人同心,生機盎然。愛蓮娜於校區巧遇卡洛,再次言明仍未打消與之結婚念頭。

  安娜陷入拮据,要求盧秋保守秘密,盧秋旋即嘗試開源。與卡洛相伴之時光,安娜於感情中發現珍貴價值,縱然棄絕從前之優渥亦不悔恨。然而其謀職處處不利,盧秋見狀,提議使卡洛肩起部份義務,惟安娜衷心盼其無後顧之憂而婉拒。盧秋為助兩人,乃於街頭以愛的基金為名募款。安娜向好友娜定求助,娜定無可奈何,遂推薦一仲介賣淫之場所以利速得金援。安娜下海一試,驚知恩客竟為吉多,吉多以十萬支票為條件要求安娜斷絕關係,以免連累卡洛之前程。

  卡洛返家,赫見安娜與安德列相偎,氣憤離去,盧秋募得錢財歸來,見狀愕然。卡洛失意之際,愛蓮娜趁隙現身,重修舊情。安娜遷回舊居,卻陷於輕浮生活,安德列前來要求振作並給予復職機會,未受領情。卡洛高分畢業,與愛蓮娜成婚,意氣風發;安娜情傷難癒,沉迷毒海,盧秋見狀無可奈何。

  若干時日,卡洛已成工程師,盧秋偶然拜訪,昔日同伴貌合神離,末了盧秋更須向卡洛借款維繫安娜生計。某夜,卡洛偕同其兄與愛蓮娜至舞廳消遣,盧秋見之,試圖提示安娜亦在現場,不料卻遭貶視,盧秋不快,吐露吉多買通安娜事實,卡洛與愛蓮娜頓時訝然。

  卡洛搭訕安娜,偕同重回初識之香閨,意欲冰釋。安娜孤身直闖錯綜情網,遍體鱗傷,如今惟能放手舊情,對愛心灰意冷,悲痛不已。

Amarsi Male 05.jpg  Amarsi Male 06.jpg

左圖:安娜攜卡洛返其住處療傷,卡洛對安娜之姿態不以為然,使之不悅。 右圖:安娜情場失意,沉陷毒海,惟有盧秋 (盧秋達拉)默默支持她的生計。

演員、導演簡介

  蘇珊史葛 (Susan Scott, 1938~),西班牙籍女演員。早年使用本名妮耶芙斯娜法蘿 (Nieves Navarro)以模特兒身份起家,在西班牙電視於1956年開播之際,曾在許多廣告中亮相。她於1960年代中期轉往大銀幕發展,最早公映的作品是由義大利與西班牙合作,裘林諾傑馬 (Giuliano Gemma)領銜的「林哥出戰」系列影片,她也是義式西部片 (Western all'italiana)最早的主要女演員之一。1969年,因在國際間發展之需,改用美式藝名「蘇珊史葛」。此後至1970年代初曾主演多部義式驚悚片,其中著名者包括《午夜》(La morte cammina con i tacchi alti, 1971)、《窗外窗》(La morte accarezza a mezzanotte, 1972)等,在類型片領域中,曾是獨當一面的紅星。

  義式西部片與驚悚片陸續在1970年代中期沒落以後,史葛轉往拍攝時興的桃色喜劇以及情色電影。雖然她在這些作品裡多非女主角,但由於本身的名氣,因而均以「e con」(類似「特別演出」)之姿掛名,例如飾演處心積慮富豪太太的《愛的溫暖》(Il Vizio Di Famiglia, 1975)、與繼女同愛醫生,爭風吃醋的《醫生與女學生》(Il medico la studentessa, 1976)等。1980年代,史葛返回西班牙繼續從事演員工作,直到1989年息影。

  傑尼馬歇爾 (Gianni Macchia, 1943~),義大利演員。從影初期即以《火上女人》(Brucia, ragazzo, brucia, 1969)扮演富有性感特質、周旋於上層女性身邊的少年情人打開知名度,其後出任多部電影的男主角,多以相似的形象呈現,被認為是「小白臉/舞男」(Gigolo)類型角色的先行者。然而因為戲路受到定型的緣故,馬歇爾往往只能在類型電影中扮演性質接近的人物或次要角色,至1970年代後期便以充任配角為主。1989年,他在電影工作中斷多年之後又陸續接演零星作品。

  盧秋達拉 (Lucio Dalla, 1943~2012),知名的義大利流行音樂創作者與演員。兒時曾在校際間表演,並學習手風琴、單簧管等樂器。在正式投入音樂生涯以前,達拉一度輟學擔任會計師。1960年代初期,他先後在數個樂團當中演奏及主唱,深受爵士樂影響,後由於基諾保利 (Gino Poli)的鼓勵,開始發展歌唱事業,在1964年發行了第一張單曲。達拉的音樂創作富實驗性,曾有一段期間僅有零星單曲獲得成功。1971年,他以〈1943年3月4日〉(4 Marzo 1943)參加聖雷莫音樂節 (Festival di Sanremo)奪得第三,該曲也成為他初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1972~76年間,達拉曾與不同的作詞家與詩人合作,即便未能引起市場共鳴,卻獲致評論家的注意。1977年,他開始包辦詞曲,經驗上的累積深化了音樂的內涵,使其作品更加成熟,兩年後,達拉的同名專輯打入排行榜季軍,後續幾年推出的專輯更連連奪冠,期間,他亦與其他歌手及樂團共同巡迴演出。1986年,達拉發行了將他推向國際的歌曲〈卡羅素〉(Caruso),此作在全球賣出九百萬張,為數十位歌手翻唱成各種語言的版本,被譽作義大利最知名的流行歌曲之一。1992年,達拉更受邀於帕瓦洛帝 (Luciano Pavarotti)演唱會中與之合唱此曲。

  達拉在流行樂壇的聲譽至今不墜,今日為人所熟知的主要是他在音樂方面的佳作。實際上,他除了近五十年的音樂生涯外,也曾經涉足影壇,自1965年起陸續在多部電影中演出,主要的活動期間至1970年代中期。他亦為多部電影譜寫過插曲。

  米卡艾拉彼娜泰莉 (Micaela Pignatelli, 1945~),義大利演員、配音員及對白譯者 (將外國影視作品之對白轉譯為符合演員嘴形之本國語言)。1965年從影,早期多於次級製片出任第一女配角為主,其擔任重要角色的知名作品為在台灣被作為「大白鯊」系列映演的《大白鯊第三集:白色殺手》(L'ultimo squalo, 1981),至80年代以後,她仍在影視圈有若干活動。彼娜泰莉於1970~80年代陸續為多部電影、影集及卡通等角色配音,2000年以後則以任職對白轉譯為主。

  莉亞蘭德 (Lea Lander),德裔女演員。早期曾在零星西德製片中亮相,60年代初轉往義大利發展,為求打開知名度,遂以同為演員的表哥哈迪克魯格 (Hardy Krüger)之名為基礎,取藝名為莉亞克魯格,然很快即復以蘭德之名。蘭德在電影中多為邊配,惟於1970年代中期曾於零星影片有重要戲份,其中一部即《瘋狗》(Cani arrabbiati, 1974),此片由於製片商倒閉而未能公映,至90年代由於蘭德的協助終得機會發行。

  卡萊密爾 (Gary Merrill, 1916~1990),美國影視演員。1943年仍於軍中服役時即初步參與過電影演出,正式進入影壇以前亦從事過廣播劇以及影片旁白。密爾從影早期便曾在若干大片如《晴空血戰史》(Twelve O'Clock High, 1949)、《慧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擔任重要角色,1950年代期間多於大製作出任第二男主角,規模較小的製作則能位列頭牌,參演的多以戰爭、犯罪、西部片等。同時,也單元性地開始演出許多電視影集。1960年代起,密爾在電影圈轉演配角,在螢光幕的活動則更為頻繁,唯獨其演出之影集多不長壽,他至晚期幾以參與影集與電視電影為主,並於1980年息影。

  費南度李歐 (Fernando Di Leo, 1932~2003),義大利導演及編劇。初時以編劇起家,曾經撰寫多部義式西部片之劇本。1964年即首度與三位導演嘗試執導合作編寫的集錦片《昨日、今日、明日的英雄》(Gli eroi di ieri, oggi, domani),1968年始獨當一面任職導演,並以次年的《燃燒吧!男孩》(Brucia, ragazzo, brucia)走紅,同期執導數部以性與感情為題材之作品。1972年,李歐於陸續導演過驚悚與恐怖片後,往警匪片的領域發展,編導以《九號槍手》(Milano calibro 9)為首作的三部曲,聲名大噪,此後他曾再行執導同型電影,然未能創造更高成就。此後他亦導演過若干情色電影,至1980年代逐漸減少作品數量,並於1985年自編導崗位退休。

  近年來,由於受到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以及吳宇森的注目,加以新一代影迷的愛戴,費南度李歐執導的作品又被重新評價,其中多部電影成為「cult」經典,而他導演的警匪片也再度獲得極高的讚譽。

Amarsi Male 07.jpg  Amarsi Male 08.jpg

左圖:《Cinesex》雜誌之《錯愛》專輯。 右圖:安娜與卡洛 (傑尼馬歇爾)墜入情網,情人熱戀,纏綿悱惻。

淺談《錯愛》

  談情說愛的電影何其多,進入時光迴廊尋找本片,並非它提供了刻骨銘心或「錯愛」的範例,相反的,劇情對這方面的鋪陳稍嫌鬆散片面。經過四十餘年,《錯愛》愈沉愈香的是片中關於階級、政治與權力的脈絡,以及令人驚喜的一連串來自1960年代的時尚元素,如大展更如一面明鏡,藉古驗今,驗的是理想究竟是遠在那端的美麗目標,或僅僅是掌握在手中的一種手段。

  1960年代晚期,社會運動與學生運動如今日一般在歐美各國風起雲湧。當時的新左派訴求諸多,電影中約略將反對精英教育、保守性規範等表現了出來,但著墨最力的仍屬「資本主義」。男主角卡洛便有些類似對抗如此不公義系統的化身,然而這位政治立場激進的學運領袖最末的結局卻隱含著質疑與批判性,而安娜、盧秋兩個角色則被賦予了實踐左派立場的更徹底的可能性。

  安娜與愛蓮娜同途殊歸,電影似有傾向將兩人視為「資產階級」的傾象,然她們實則親資產階級,本身卻同為附庸。卡洛的砲火未曾碰觸到這一方面,甚至沒有發現她們侷限在服侍性的角色中,顯示出劇情 (也可視為當代社會運動)的「性別盲」,(故女性主義者受到激怒而自立門戶)。這兩位女性的歸宿截然不同,安娜親身嘗試獨立,愛蓮娜僅為父親迎入資產階級的新助手。惟安娜雖然付出真心,親力親為,末了卻落得悽慘落魄之下場。而最後倒向資產階級的卡洛,大方解囊之時,竟遺忘自己曾經倚靠別人資助維生,甚至某一時期的金援是來自從頭奮鬥的安娜。

  雖然劇本對於男主角的左派運動家風範刻劃最力,實際上,真正實踐了左派理念那種「人人並肩」精神的卻完全是其他角色。其中最貫徹始終的莫過於盧秋,這位總是拎著一只硬殼方箱的人物沒有如卡洛明顯的政治主張,卻用著各種方式在體驗生活。盧秋的生計靠著親力親為,甚至為資助安娜而在街頭募起「愛的基金」,他是親身實踐者,努力生活,常繫人情。安娜的知己,應召女郎娜定也展現了以關懷為出發點、能由衷設身處地的關係法則,在為安娜設法開源時,甚至連帶顧及卡洛的尊嚴。

  透過這些角色的關係脈絡,《錯愛》似乎隱約彰顯了被壓迫者在處境中萌生的良善特質-能真正顧及人際之間的關係,而不以自身的權力為出發點。其實,這正是左派思想最引人憧憬的其中一個元素,唯獨當這項原則能被每個人親身嘗試時,理想才有機會實現。反之,許多「換了位子換了腦袋」的人物並非全然受到權力腐化,而是他們早知喊出動聽的口號並不難,「理想」就是取得權力最高明的手段。

  在社運洪流以外,1960年代另一為人熟知的特色即新一波的「性革命」,除了實質的人權訴求,大眾娛樂迎合性好奇所萌生的性意味風潮也可視為副產品之一。本片主打的「帶著些許性意味的言情故事」即屬流行產物,而劇情中帶出的諸多元素同時也顯現了「性革命」的部份風貌。舞池中相擁的男男女女,調情的性自由,雌雄莫辨的性別不明者與,變性,愛蓮娜駕車時收聽的色情錄音帶,安娜與娜定之間隱隱約約的一點同性情愫都是當時開始逐漸綻放的多元風貌。60年代是性少數的能見度開始激增的時期,性少數族群本身或許曾經是滿足大眾性好奇的「奇觀」,然而他們的發聲卻是「性革命」必經的過程。

  本片原訂的映演名稱是「Amarsi Male」,但在公映前夕由於導演費南度李歐的上一部作品《火上女人》(Brucia, ragazzo, brucia)票房成績不俗,而更改了一個結構類似的片名「Brucia amore brucia」(燃燒吧!愛)。因故現今搜尋本片的相關海報或劇照時,會發現其中有以「Amarsi Male」為名,亦有貼覆一張「Brucia amore brucia」黑色貼紙的。

  觀察《錯愛》的原文、英文以及中文片名可以發現三種對愛的詮釋:「Brucia amore brucia」指的是燃燒的愛;「A Wrong Way to Love」又揭示我們一種愛錯方式的情形;「錯愛」則似乎將人化約為愛的代言人。人永遠在變,將真愛的定義套用在人的身上,難免有強求削足適履之嫌。尤以當我們只是產生了每每被譽為「愛」的化學反應,篤信燃盡即止的能量,自然無時不愛錯。然而,真愛之於「愛」本身的行為卻是可能的。衷心愛著的時候,總是期盼對方時刻心滿意足,唯獨相愛並非一正一負的關係,我們需要在愛的道路上徹底了解對方,同時在過程中也清楚發掘自己,知己知彼,並肩臻於真愛的理想便能真正付諸實踐。

  談過政治與愛所能引發的思考與想像,回到電影的表層亦能一探最亮眼的舊日饗宴。本片在演員、室內設計、服裝與歌曲方面也呈現出1960年代的部份精華。先談最搶眼的女主角蘇珊史葛,即便她的外型與男主角傑尼馬歇爾相較有些太過成熟 (安娜如何會看上卡洛可能本身也是有些奇異的安排),但不可否認的是,史葛是支撐起整部電影的最大功臣,她的戲份吃重,演技卻同時也能與之相襯。銀幕上的蘇珊史葛予人的印象多半是艷麗而有心機的神秘女郎,然而她在《錯愛》當中又能將初嘗愛情滋味的秘書一角詮釋得頗到位。其實,電影所需的些許香艷的氛圍也唯有她外型的明艷與神秘最能發揮,換作其他女演員未必能有同樣的成就。

  此時的蘇珊史葛是一頭深紅色的長髮,更具異國情調,後來經過染色的金髮反而失去了一些歐洲氣質。或許史葛本身對造型便很講究,她在本片中以七種不同的髮型亮相 (包括一頂假髮),絕大多數的盤髮與刮鬆的髮型都呈現出強烈的流行感。成套的服飾也別具特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招待客戶於舞廳消遣時身穿的白色禮服,這套禮服頗為暴露,通常以豐滿的身材並不相襯,然而史葛穿起來卻明艷而不俗,教人稱奇。

  安娜作為富豪的情人兼秘書,她的香閨自然也是精心設計的,尤以別出心裁臥室裝潢最能展現當代風情。安娜的臥室不外乎由普普風的幾何圖形構成,唯獨色彩用的是簡潔低調的系統,特別的是其中一面牆由蘇珊史葛的黑白沙龍照構成,乍看反而形塑出一套不規則的流線感,在簡約的氛圍中律動出一面活潑。至於舞廳裡的幾何線條、彩色膠球椅等等,也隱隱帶出60年代的時尚感。

  《錯愛》一共包含四首歌曲。片頭的主題曲〈Amarsi Male〉由義大利影歌星瑪莉亞蒙第 (Maria Monti)演唱,旋律柔情悱惻,十分動聽。其他三首在學生們聚集的酒館中演出,多隱含著數落資本主義之害的意義,當時還未大紅的盧秋達拉則為其中之一獻聲。本片集合多位當時頗具名氣的演員,包括好萊塢的卡萊密爾,但時光飛逝,當時大概無法預期如今知名度最高的竟成了盧秋達拉,或許在星海浮沉中,持續為藝術潛心練就者,終有得來知音的一天。

Written by Evancefree counters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