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她從影開始,便一直是演技派的女演員,但是星途的轉折,卻使她如今以多種不同的形象存在於觀眾的心中。
關於于倩的出生時間有1942與1947兩種說法,如根據早年邵氏刊物介紹她在加入南國劇團以前曾經擔任小學教員以及電台播音員,前者應是較正確的數字。她本名閻芷玲,籍貫天津,生於北平,長於台灣,自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後,于倩於1962年簽約邵氏,次年首次躍上大銀幕。起初,她曾在若干大製作扮演群戲中的模特兒或丫環,不甚顯眼,但旋即於《玉堂春》(1964)及《萬花迎春》(1964)中有了稍具份量的演出。當時的于倩便展現了表演才華,絲毫沒有新人的生澀,演來十分自然。
從影初期,于倩曾受西德片商外借,參與犯罪片《香港倫敦999》(Ein Sarg aus Hongkong, 1964)演出。她在電影中大約有三四場戲,因與男主角有所牽連,而遭反派綁架於密室內灌水殺害,雖然亮相的時間不算太多,卻使人印象深刻。
圖:1960年代中期的于倩清麗可人,有「甜姊兒」的氣質。
據聞于倩投身影壇的其中一個動機是為了有機會與林黛一同演戲,而她的心願也很快成真了,獲陶秦提拔在《藍與黑》(1966)飾演季慧亞,不僅能與林黛合作,更憑藉此片得到第五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本片拍攝期間,于倩自片廠同事處得來「甜姊兒」的外號,1960年代前期的她,在銀幕中的形象確實清麗可人,在《藍與黑》之前映演的《心花朵朵開》(1965)更應證了于倩的魅力。
《心花朵朵開》描述機師陳厚在香港、馬尼拉、新加坡三地各有戀情,東窗事發之後,遭到三名受害女子聯合惡整。于倩飾演陳厚在香港的女友,與老將對戲也毫不遜色,此外,她在片中集甜美與性感於一身,加以精靈般的個性,十分迷人,「甜姊兒」不虛此名。本片是她改變戲路以前,領銜主演的唯一一部作品。
1967年起,于倩改以美艷性感的形象現身銀幕。當時的艷星通常是陪襯性質,獨挑大樑的機會較少,受戲路影響,使她在電影中的發揮空間顯得侷限,往往只能位列客串。自1967~70年間,于倩在她參與的半數電影中都是客串的身分,有時在片中甚至只有一場戲,例如在《慾海情魔》(1967)飾演張沖的情婦,正與之調情時,便遭胡燕妮發現,微慍離去;在《少年十五二十時》(1967),她則是舞廳中的歌星,只唱了首歌。
左圖:于倩在《青春鼓王》(1967)中一段歌舞表演的造型。 右圖:在《花月良宵》(1968)的扮相之一。
即便于倩曾透露自己不喜歡作艷星,但她仍然相當認真地經營這條戲路,外至衣著,裡至演技,毫不馬虎。在昔日尚稱保守,頂多著迷你裝的穿衣風氣下,于倩即屢屢以一些半透明的服飾、衣領開至腹部的「深V」洋裝或西洋流行的洞洞裝示人。她擔任主要角色的電影中,也總是一再有挑戰尺度的大膽鏡頭,先是在《盤絲洞》(1967)貌似裸體橫躺蜘蛛網;繼而是《斷魂谷》(1968)的床戲以及背面全裸的出浴鏡頭,使這部電影甚至一度被禁映,產生必須修剪才能演出的風波;而她在《慾燄狂流》(1969)則有驚人的露點畫面。與當時的其他性感演員相較,于倩可說下足了工夫。
于倩的演技細膩,加以字正腔圓的漂亮口音,令今日的觀眾也對她讚譽有加。可惜改走戲路以後,角色受到限制,多元性相對減少,但她活靈活現的表演,使得客串的《花月良宵》(1968)、《釣金龜》(1969)等片大大增色,在這些歌舞喜劇中,她不只是性感花瓶,還身兼甘草人物,製造喜感。在文藝片《慾燄狂流》裡,于倩也將美艷與戲劇性合一,詮釋一名行為放蕩,卻痴心喜愛楊帆的妙齡女郎,最後招致災禍,使人不勝唏噓。
圖:陳依齡、潘迎紫、于倩合影。
除了婀娜多姿的身段之外,于倩的一付甜美嗓音也是使她勝任艷星的原因,在電檢尺度尚未大開的60年代,艷星必須憑藉她們的媚態說服觀眾,反而不是人人都能辦到。不過,當時的艷星往往得以濃妝將自己的面孔化成另一付「煙視媚行」的模樣,例如原本模樣清秀的黃莎莉、金霏等演員,走艷星戲路以後就變了個樣子,于倩更稱得上其中的代表。其實于倩有一張東方式的細緻面孔:丹鳳眼、小而挺的鼻子以及豐滿的嘴唇,不需過度化妝即很有特色,改作艷星後,她的化妝方式卻又構成另一種特色。
于倩曾在雜誌的談話中表示自己「鼻子小小的,眼睛也小小的」,鼻型稍以陰影強調即可,而她利用西洋式的彩妝修飾雙眼,顯得非常特出。60年代晚期的彩妝趨勢是強調眼線與假雙眼線,但是于倩為了配合丹鳳眼型,眼線得畫滿大半眼窩,並以人工眼頭拉近雙眼距離,下眼線並不緊貼眼瞼,而是相隔一段距離,甚至再以眼線畫出人工下睫毛,達到放大眼睛的效果。這種方式在今日看來也許稍嫌土法煉鋼,但以當年的角度卻是中西合壁,是彩妝史中一個很特別的典型。到了60、70年代妝之交,于倩改以較長的假睫毛加長眼睛的橫距,與下眼線相輔相成,便不需要再畫大片的上眼線。當她在70年代中期復出時,已不太流行粗而長的眼線,因此她將上睫毛大幅貼出眼瞼之外,再與透明梗的下睫毛搭配。由此可知,于倩在外型方面也求好心切,不斷在嘗試新的技法。
左圖:于倩在《盤絲洞》(1967)飾演紅蜘蛛。 右圖:在《斷魂谷》(1968)中,于倩將陳鴻烈母親殺害,卻佯稱將之禁錮,陳鴻烈遂脅迫于倩供出藏匿其母的地點。
在眾多擔任配角或客串的時裝文藝或諜報片外,于倩僅有的三部主演之作除《盤絲洞》外,均是武打片,分別是《斷魂谷》與《插翅虎》(1970)。《斷魂谷》中,她是一名機關算盡、陰險狡詐的女弟子,為了謀奪師父之財,不惜殺人嫁禍,並用計企圖使岳華與陳鴻烈互相殘殺。《插翅虎》則是謀取武林寶書的故事,于倩置身於各方的爭鬥中,默默相助傾心的陳鴻烈。《盤絲洞》雖是神怪片,但亦穿插多場具有戲曲氛圍的武打戲,于倩飾演的紅蜘蛛也曾手持雙劍,與悟空等人一較高下。
1969年,于倩與著名歌手秦淮結婚,婚後曾一度息影從商。1976年,雙方因故離異,舉辦了一場聞名一時的離婚聯歡會,于倩與秦淮分別負擔一半費用,和平道別。
1974年,于倩重回老東家邵氏拍片。雖然挾帶從前的光芒,但當時電影圈的生態已大為改變,許多以大膽暴露成名的艷星紛紛崛起,于倩無法再如從前一般單純以神態與表演交代,因此免不了在銀幕上赤身露體。不過,當時的她依舊多半掛名客串,不僅戲份有限,角色本身也缺乏挑戰性,甚為可惜。短暫地接拍多部電影後,于倩再次淡出影壇。
稍後,于倩曾參與電視劇集演出,並與80年代開始繼續電影工作。此時的她終於由艷星轉型為實力派演員,憑演技取勝,並以《等待黎明》(1984)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翌年,于倩演出邵氏出品的《花街時代》,在夏文汐、葉德嫻等新一代優秀演員之間,仍然散發著老牌演員的星光,片中她更與昔日同事丁珮同台演出,使影迷倍感驚喜。
左圖:于倩在《人頭馬》(1969)拍片現場留影。 右圖:約1969年的于倩。
至90年代中期,于倩在多部電影中擔任配角。導演王家衛曾邀請她參與《花樣年華》,飾演潘迪華之妹,那時的于倩已經患病,為拍一場打麻將的戲,仍敬業地請人揹她至五樓。惜電影尚未拍成,于倩即於2000年逝世。王家衛憶于倩,曾說:「她始终是我心目中不死的邦女郎。」(于倩的「邦女郎」出現在1969年的電影《人頭馬》,她客串犯罪組織的女首腦。)
「演戲對我來講,是愛好,而不是一宗職業,要是公司不發薪水給我,我都會演下去的。」于倩的確盡力演好她的每一個角色,不論是否喜愛,雖然在三十餘年的生涯中,她不算真正的大紅大紫,但她展現了一個真正演員的才華與風範。她留給觀眾們的印象是豐富的,人們記得她演技好,卻也記得她是甜姊兒,是邵氏的性感女神,當今日回頭檢視過往的流行時,她又能代表一種60年代的時尚,這大概是于倩始料未及的吧!
于倩主演之電影介紹
盤絲洞 (The Cave of Silken Web, 196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