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婦悲秋 (Autumn Leaves)
美國上映時間:1956.08.01
台北上映時間:1958.01.14
出品:哥倫比亞 (Columbia)
導演:勞勃奧德力區 (Robert Aldrich)
演員:
瓊克勞馥 (Joan Crawford) 飾 米莉衛瑟比 (Millicent Wetherby)
克里夫勞勃遜 (Cliff Robertson) 飾 伯特韓遜 (Burt Hanson)
維拉美露絲 (Vera Miles) 飾 維琴妮亞 (Virginia Hanson)
隆恩格林 (Lorne Greene) 飾 韓遜 (Mr. Hanson)
露絲唐納利 (Ruth Donnelly) 飾 麗茲 (Liz Eckhart)
雪柏史塔維 (Shepperd Strudwick) 飾 麥肯醫生 (Dr. Malcolm Couzzens)
瑟默傑克遜 (Selmer Jackson) 飾 衛瑟比 (Mr. Wetherby)
黑白 / 英語 / 106分鐘
美國票房:約1,100,000美元
左圖:米莉 (瓊克勞馥)埋首工作之中,唯有鄰居麗茲 (露絲唐納利)常來串門子。 右圖:米莉得知伯特 (克里夫勞勃遜)對過往婚事與工作均有所隱瞞之後,不禁追問實情。
劇情介紹
米莉是一中年之單身女性,以打字為業,平日唯有鄰人麗茲經常來往。某日,米莉獲委案業主致贈音樂票券,獨自前往欣賞,琴聲悠揚,使其憶起少時看顧病父之天倫氛圍,以及因而錯縱愛情之過往,溫馨而淒然。當晚,米莉赴一音樂餐廳,邂逅因客滿而同坐之青年伯特,本覺彆扭,末因伯特熱切殷勤,遂相談甚歡。次日,兩人相約至海濱戲水,米莉不諳水性,載浮載沉,幸得伯特相救。伯特當即難抵愛意,傾訴衷情,同米莉於沙灘難分難捨。然米莉心憂倆人寂寞生情,難以長久,晚間於伯特護送返家時刻意要求另尋同齡之交,彼此斷絕來往,令伯特愕然失落。
壓抑情愫、度日如年,一月後,米莉與麗茲相偕而歸,聽聞家中傳來熟悉樂聲,認出伯特,喜極會之。伯特稱已嘗試與年輕女性交往,然未能契合,並向米莉表示謀得一百貨公司之經理職,邀約共同慶祝。盛情難卻,米莉遂與伯特同赴戲院觀影。中途,兩人購食外出談天,見伯特無法按捺情意,米莉再次試圖勸阻,並問及伯特過往之感情,伯特透露僅曾於高中期間有短暫戀曲,並強調對米莉愛意甚堅,向之求婚。米莉心亂如麻,無法言語,雙方只能黯然歸去。至米莉住處,伯特見其心意不變,無奈放棄,然米莉最終回心轉意,將伯特挽留。兩人喜赴墨西哥成婚,歸途中,米莉發覺伯特自述之經歷似乎與先前相左。
新婚燕爾,米莉與伯特沉浸於幸福之中,晨間,一業主前來取件,伯特與之隨意攀談,內容前後矛盾,引起米莉再度對之經歷起疑。當天下午,伯特前妻維琴妮亞來訪,攜若干財產文件欲轉交伯特簽字,米莉同時得知伯特自稱早逝之父親仍然健在,心情頓時墜入谷底。米莉親自與伯特之父韓遜見面,韓遜佯稱關切獨子,卻灌輸米莉以伯特有習慣性撒謊癖好。米莉別後,維琴妮亞方才露面,調情韓遜,並憂心米莉阻礙兩人進行之計劃。
晚間,伯特按例攜禮歸來,米莉起頭責問丈夫何以有所隱瞞,伯特因此得知妻子親赴百貨公司,拆穿其職位為銷售員之實情。兩人為此發生齟齬,米莉遂直接道出維琴妮亞來訪一事,伯特大為吃驚,開始語塞,末了不敵追問,方坦承維琴妮亞即為高中期間之短暫戀情。然米莉提及其父時,伯特卻閃爍其詞,無法明確交代謊言之因。米莉以韓遜關切為由要求伯特次日下班後至旅館與父親見面,伯特頹喪允諾。
翌日,米莉先行抵達旅館,於等待伯特之空檔至泳池閒晃,驚見韓遜與維琴妮亞之私情,恍然大悟,怔然返回大廳,彼時櫃員卻通知伯特稍早已上樓赴約。米莉慌忙韓遜奔至下榻之樓層,只見伯特再度目擊不倫,佇立門邊,心灰意冷。
伯特遭受二度傷害,從此萎靡不振,一日米莉準備攜之外出散心,甫至庭院,乍見韓遜與維琴妮亞駕車而至,連忙將伯特安頓家中,獨自應付。米莉認清兩人關係,態度丕變,韓遜與維琴妮亞亦毫不客氣,誓言爭討伯特生母所留遺產,並不惜採法律途徑,雙方不歡而散。米莉佯裝無事返屋,卻遭伯特誤會與其父、妻串通陷害,欲使之精神失常以併吞錢財,大發雷霆,不顧米莉矢口否認,施以毆打,並持打字機砸傷其手。
伯特精神日益轉壞,米莉為免丈夫受到刺激,刻意遮掩傷痕,其家庭醫師卻私下建議伯特療養,並介紹該區之優良心理師麥肯。夜半時分,米莉驚聞啼哭,起身發覺伯特於半寐狀態仍重覆當年遭受打擊之循環,好言安頓,心痛不已。米莉向麥肯醫師諮詢,過程中十分抗拒,經麥肯之耐心與包容,終明瞭精神醫療並非想像中不堪。米莉思索再三,將其內心隱憂伯特治癒後將連帶喪失對己之需要透露出來,眼見麥肯不排除可能性,因而陷入煎熬。然末了,米莉仍因無法承受伯特終日沉溺痛苦之中而暗下決定。院方人員前來接送當日,目睹伯特不斷啼哭咆哮,米莉不禁痛徹心扉。
經過若干時日,米莉接獲療養院來信通知伯特已許可出院,需家屬前往。米莉經麗茲勉勵,終鼓起勇氣,前往向伯特道別,未料伯特實仍心懸愛妻,兩人終得破鏡重圓。
左圖:維琴妮亞 (維拉美露絲)攜文件來訪,米莉得知丈夫曾經離婚,不禁愕然。 右圖:米莉拜訪韓遜 (隆恩格林),韓遜稱子有習慣性撒謊問題。
左圖:伯特誤以為米莉與其父及前妻串通謀財,怒不可遏,謾罵妻子。 右圖:米莉遭毆受傷,在外人面前佯裝無事,以免刺激丈夫。
演員、導演簡介
瓊克勞馥 (Joan Crawford, 1905, 06~1977)早年曾擔任女侍與模特兒等,擅舞的她從影之前已累積不少獎座,因而在她初入影壇的1920年代,也位列流行的玉腿明星之一。克勞馥在1928年憑藉《現代少女》(Our Dancing Daughters, 1928)走紅,此後多演爛漫的少女與社交名媛或力爭上游的女工,曾是紅極一時的票房巨星。30年代後期,她開始經歷數年的事業低潮,但於1945年以《慾海情魔》(Mildred Pierces 1945)贏得奧斯卡影后,東山再起,邁向另一波顛峰。
1950年代中期以後,克勞馥雖維持一定聲勢,但鋒芒已不若從前。1962年,她與長年宿敵蓓蒂戴維絲 (Bette Davis)攜手合作,以《姊妹情仇》(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造成轟動,此後便一直演出B級恐怖片,間或客串若干電視節目,直到1972年完全淡出影視圈。
克里夫勞勃遜 (Cliff Robertson, 1923~2011)曾在二戰期間從軍,當時他已在兩部電影中亮過相,大學肄業後短暫從事過記者工作。1950年,勞勃遜開始在電視圈活動,早年多屬零星性的演出,1953年首在影集《Rod Brown of the Rocket Rangers》擔任男主角。1955年,他參與《野宴》(Picnic)演出,此後頻繁地來往影視之間,接拍不少作品,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作。勞勃遜曾憑藉《落花流水春去也》(Charly, 1968))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勞勃遜是紐約「演員工作室」(Actors Studio)的終生會員,他在幕前工作超過半個世紀,在晚近的《蜘蛛人》(Spider-Man)系列電影中亦能見到他的身影。除此之外,他也曾在銀幕上詮釋過不少名人,例如美國總統甘迺迪 (John F. Kennedy)、太空人艾德林 (Buzz Aldrin)、汽車大亨福特(Henry Ford)等。
維拉美露絲 (Vera Miles, 1929~)從影以前曾經角逐許多選美賽,多次摘下后冠,她於1950年遷往加州,同年首度於電影中演出不具名的角色。美露絲起初未獲重用,俳徊各大片廠之間,至1956年終於受到約翰福特 (John Ford)賞識,在西部片《搜索者》(The Searchers)擔任女主角,地位攀升。稍後,她與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簽訂合約,先在小螢幕初試啼聲,獲得好評,繼而主演希區考克的《伸冤記》(The Wrong Man, 1956),但接著因懷孕而與領銜《迷魂記》(Vertigo, 1958)之機會擦身而過。即便如此,美露絲仍具獨當一面的氣勢,接連主演多部電影,並同時活躍於電視圈。1970年代以後,美露絲則以電視演出居多,並持續活動至1995年。
隆恩格林 (Lorne Greene, 1915~1987)是加拿大籍的播音員、演員與歌手。格林就讀大學期間開始嘗試表演,同時也在校園電台擔任播音,畢業後,他放下所學的化學工程,進入加拿大廣播公司 (CBC)工作。格林早期除在電台播報新聞以外,也為數十部政治宣傳或紀錄片擔任旁白。1953年起,他開始參與影集演出,但早期多半只在單一集數亮相,直到1955年才初次擔綱主演一套冒險影集《Sailor of Fortune》,與此同時,他也偶爾接拍電影。格林直到逝世之前仍在影視圈活動。
由於格林在音色與口白方面的才華,他於1961年開始陸續發行多張單曲與唱片。特別的是,這些曲目並不一定透過歌唱表現,而是兼有口白,例如他在1964年拿下排行冠軍的歌曲,描述當年流行的西部片人物「林哥」的〈Ringo〉便全是以口白呈現的。
勞勃奧德力區 (Robert Aldrich, 1918~1983)是1950~70年代間的美國知名導演與製片人。他在大學時期的所學是經濟,也曾擔任橄欖球員,1941年,因在雷電華 (RKO)謀得差事而離開校園。奧德力區踏入影壇,先自第二助理導演做起,兩三年間即升為副導演,前後跟隨過尚雷諾 (Jean Renoir)、卓別林 (Charlie Chaplin)等名導。1950年代,奧德力區先執導過若干影集的獨立單元後,於1953年導演了第一部電影作品,並藉著《大刀》(The Big Knife, 1955)拿下威尼斯影展銀獅獎。此後陸續有不少名作,包括《姊妹情仇》、《決死突擊隊》(The Dirty Dozen, 1967)等。
由於導演的電影大為賣座,奧德力區一度在1960年代晚期自組製片公司,惜期間的作品成績未盡理想,因而轉回拍攝商業電影。奧德力區導演的片種多元,泰半有其商業上成功與特出之處。日本導演黑澤清曾表示深受他的影響。
左圖:米莉認清韓遜與維琴妮亞之關係,與兩人發生齟齬,不歡而散。 右圖:伯特精神失常,夜半夢遊於受創之記憶中,獨留米莉於枕邊甦醒,驚懼湧入心頭。
淺談《怨婦悲秋》
本片採用了納京高 (Nat King Cole)在1955年翻唱的流行歌〈秋葉〉(Autumn Leaves, 此曲源自1945年的法國情歌〈Les feuilles mortes〉)作為主題曲。由於歌曲本身在當年相當受到歡迎,為了趕搭熱潮,電影遂將原題《The Way We Were》更改為目前所見,與歌曲相配合。
《怨婦悲秋》的劇情通俗淺顯,有著一般老電影給人的諸多印象:步調徐緩、對白豐富;既已開口,即仔細談個明白;既已埋了事件,便全部表演出來。電影雖談不上極有深度,但情節設計曲折、發人共鳴,以致高潮迭起,產生了張力,如果單純想欣賞精彩的故事與絲絲入扣的演技,本片倒是能滿足熱衷看戲的觀眾。瓊克勞馥與克里夫勞勃遜在片中均有精湛演出,特別勞勃遜當時僅是初入影壇數年的新人,詮釋起遭受心理打擊的伯特卻頗為自然,流暢的表情變化可以自幾個特寫鏡頭觀察出來。
至於瓊克勞馥的表現,則更流傳著這麼一件事跡:當拍攝工作進行至一場需要哭泣的戲碼,導演奧德力區要求克勞馥只需噙淚即可,克勞馥聞言,便問道「哪一隻眼睛?」顯見她多年經驗累積而成之深厚功力。其實,瓊克勞馥自1940年代晚期以後,連年演出的幾乎是悍婦型的角色,因此剛毅女性的印象深植人心,此回在《怨婦悲秋》飾演一位希冀春天卻深怕受傷的中年女子,不僅成功說服了觀眾,也連帶使電影顯得特出。
早年是偶像明星的瓊克勞馥,走的是首重美姿的富家千金、社交名媛類的戲路,以致遭受一些電影書籍嘲諷演技如「木頭」。隨著年齡增加,她逐漸向大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相較於真正的性格演員,外貌與演技在克勞馥的天秤上似乎仍是等重的。在1950年代以後的作品,能顯而易見地查覺她盡力將面孔與身段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過,由本片的諸多以陰影遮掩下半臉與頸部的鏡頭與若干使臉部朦朧的場面調度,可知美人依舊遲暮了。也許在片中的其他演員尚未成大器,瓊克勞馥必須獨撐大局的情況下,多一點丰姿仍會多一些票房吧?
《怨婦悲秋》主要的訴諸對象偏向中年女性觀眾,電影中有不少試圖感動人心的經營,但最使人發自內心酸疼,甚至眼眶濕潤的,莫過於米莉在音樂廳回憶從前的一場戲。女性一旦錯過了機緣,擺在眼前的似乎除了老去、孤寂以外別無其他好處,這種恐懼感便是眾多女性總在「警報響起」之際趕緊躍入家庭之由。現實將女人的青春資本化,因而通常不會對她們伸出同情之手,或許單身女子將能擁有如麗茲這樣的同伴,但感情的憧憬恐怕隨著年紀增長而愈來愈形同夢話。
有云「情場如戰場」,何妨說感情世界亦如「市場」?記得曾有人形容女人四十歲以後便遭逢「不景氣」,而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裡確實是如此的,女人失去青春所構成的性的魅力之後,似乎便沒了價值,只能強迫自己習慣寂寞,繼而終老。當然,一個男人年老之後如果一文不名,可能也會產生同樣的悲嘆。但是,男女情愛實際上並非是寂寞的必然解藥,時間給予的考驗將是最佳的證明。真正的感情沒有界限,未必按照固有的形式;真正的感情也沒有時間的限制,一些忘年之交不正是十足典範?
其他瓊克勞馥主演電影介紹
現代少女 (Our Dancing Daughters, 1928)
時髦的蜜月 (Our Modern Maidens, 1929)
新女訓 (Our Blushing Brides, 1930)
姊妹情仇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196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