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戲院標誌.jpg

  數年前曾讀到一篇網友對過去觀影經驗的回憶,文中指出復興戲院的影廳甚具規模,媲美武昌街的台北戲院。不過記憶中的「復興」始終位於港台片院線的「龍身」中部,考量它作為一間區域性的戲院,卻擁有能夠與龍頭戲院匹敵的座位數,這樣的特色著實教人印象深刻。前不久我偶然想起網路上尚無介紹復興戲院的文章,在此便將該院簡史陳述如下。

復興戲院開幕廣告.jpg

(圖)復興戲院之開幕廣告,當天放映日港合作影片《香港東京夏威夷》。

  以映演港台電影聞名的「復興戲院」成立於1964年,院址在東園街四十六巷內,董事長王道忱。戲院在7月31日上午九時,由時任台北市長高玉樹揭幕,並邀華語片影星王莫愁剪綵,當日即開幕並與兒童院線合映香港電懋與日本東寶公司合作的文藝片《香港東京夏威夷》(1964),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該片已上映第二週。

  復興戲院雖位處市郊,卻不同於多數影廳較小的地區型戲院,設有一千四百餘個座位,甚具規模。不過它最初大抵上乃是間二三輪的戲院,大多選映近年內的各式影片,或間與當時尚未改建的舊新世界戲院、金山、明星等戲院接映下檔不久的港台電影。1965年間,復興戲院股東不滿董事長王道忱並未出資而把持該院業務,甚至疑似侵吞資金,乃要求清查帳目卻發生毆打事件,遂向警務處檢舉,爆發該院開幕以前曾以不法開支招待諸多單位的「紅包案」。未幾,董事長王道忱、常務董事張儒欽、監察人王夢光,因違反公司法而遭判刑。

  1966年,復興戲院與紅樓、明星、金山、僑聲、中華、松都等戲院組成麗華公司,引進香港粵語片明星主演的武俠影片首輪放映,其餘時間仍分別接映其他影片。翌年下旬,復興戲院加入國際院線,放映邵氏、中影等公司影片。1969年,由於原本同線的國泰、華聲、明星等院不滿邵氏提供的影片多非一等製作,乃與華聲公司合作,使得邵氏拒絕再供給上述戲院影片,諸院乃以兒童院線為首組成院線,映演港台各公司出品之影片。

  1971年起,復興戲院先後隸屬於萬國、中國院線。1979年,復興戲院將原本的一大廳分隔為紅廳與藍廳,是台北市最早「大廳隔小廳」的戲院,分廳之後正好又同時隸屬於萬國、中國兩線。不過起初的上映廣告經常標示不清,以致中國院線與萬國院線的時間表都顯示復興紅廳字樣。1979年10月,復興戲院加入第一影業新闢成的西門院線,其中一廳則隸屬中國院線。

  1980年代中期,復興戲院原先兩廳的格局又增闢一廳,爾後又再增一廳。許多早期由單廳分隔為多廳的戲院選擇中西合壁的映片方式,不同的是,復興戲院四廳均映港台電影(即俗稱的國片)。復興戲院晚期因其多廳映演不符公共安全檢查規定而遭列為危險場所,1990年下旬結束營業,改建為住商大廈。

 

Written by Evance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