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 Mothers 01.jpg

徐娘半老 (Dancing Mothers)

美國上映時間:1926.03.01

上海上映時間:1928.09.15

出品:派拉蒙 (Paramount)

導演:赫伯布列農 (Herbert Brenon)

演員:

愛麗思嬌絲 (Alice Joyce) 飾 愛娑 (Ethel Westcourt)

惱門崔佛 (Norman Trevor) 飾 休 (Hugh Westcourt)

克萊拉寶 (Clara Bow) 飾 琪鄧 (Kittens Westcourt)

康威天爾 (Conway Tearle) 飾 傑羅 (Gerald Naughton)

愛麗諾羅森 (Eleanor Lawson) 飾 艾爾瑪 (Irma Raymond)

桃樂賽康明 (Dorothy Cumming) 飾 瑪莎蘭夫人 (Mrs. Mazzarene)

唐納基斯 (Donald Keith) 飾 肯尼斯 (Kenneth Cobb)

黑白/無聲/65分鐘

Dancing Mothers 02.jpg

(圖)曾經失意消沉的母親們,在燈紅酒綠的舞場尋覓餘生的自由與自我。

劇情介紹

  愛娑曾是譽滿劇壇之名伶,委身銀行家韋斯柯,洗盡鉛華,無奈不得天倫,蓋因其夫休及獨生女琪鄧皆多社交,經常在外流連。愛娑鎮日獨守巨宅,唯有舊日風華尚能懷慰。韋斯柯父女乘船遠行,旅途相識一對乘客,名喚傑羅、艾爾瑪,不出數日,竟生曖昧,以致返抵紐約仍無歸心。休有意納艾爾瑪為情婦,琪鄧則對傑羅傾心不已,遂將男友肯尼斯冷落在旁。

  肯尼斯見狀甚為不滿,乃將此情告訴愛娑,愛娑獲悉女兒為一風流公子傾倒,不禁憂心,遂提醒丈夫囑咐女兒多加留意。當晚,父女仍舊流連舞場。愛娑有一密友瑪莎蘭,見其落寞,便吐露乃子戰死沙場,曾令其消沉一度,終領悟餘生漫長,活出自我才是真締。愛娑大受鼓舞,決意同瑪莎蘭及時行樂。休於舞場同傑羅狹路相逢,見之同艾爾瑪藕斷絲連,遂要求其不再同琪鄧來往,不料艾爾瑪出言干涉而未果。深以艾者實非正經,休乃提出分手,並攜琪鄧而去。

  愛娑經瑪莎蘭指點,在舞場認出傑羅同艾爾瑪,復又發現琪鄧臨行前曾差侍者留信邀請傑羅午茶,愛娑為保護其女,乃化名法國女子葉鳳與傑羅打交道,並設法阻撓其翌日之約。休返家不見妻子,折回舞場見其正把酒言歡,命之打道回府復遭調侃,乃要妻子不必歸來。

  此後數日,愛娑遂憩於瑪莎蘭宅邸,傑羅相伴多時,乃動真情,約定備盛宴款待。傑羅復向艾爾瑪表明己意,致其憤恨而去。琪鄧仍醉心傑羅,不請自來,在其住所縈繞不去,傑羅本無心於年幼少女,加以當晚與愛娑有約,遂將琪鄧打發。愛娑前來赴約,向保羅探問琪鄧行蹤,傑羅以為佳人生妒,乃向之傾訴愛意,愛娑為難,遂表明身分乃是編造,已有家室,仍不減傑羅濃情。不料琪鄧未歸,撞見傑羅另有情人,大為不滿,復又驚覺該者竟為自己母親,悲憤交加。適逢休亦前來尋女,場面登時尷尬無法收拾,休見妻子琵琶別抱,言明將之放逐。愛娑本是一番美意,竟落得此景,對其夫、女甚為心寒,決意遠走。

  傑羅情意甚堅,欲隨愛娑同赴歐洲,愛娑卻以兩人歷經此等風波,不宜相守為由予以婉拒。愛娑返家道別,休與琪鄧有意挽留,不料言談間屢將責任推卸予愛娑。愛娑深以其夫其女全無反省,不再留戀舊情,出走迎向新生。

Dancing Mothers 03.jpg

(圖)琪鄧(克萊拉寶)傾心於遠行相識的傑羅(康威天爾),令其男友肯尼斯(唐納基斯)甚為不滿。右為飾演艾爾瑪的愛麗諾羅森。

Dancing Mothers 04.jpg

(圖)久不見心儀之人,琪鄧不請自來,泰然憩於傑羅居所,殊不知情郎另有意中人。

Dancing Mothers 05.jpg

(圖)經歷一場風暴,愛娑(愛麗思嬌絲)決意遠赴歐洲,傑羅有意相隨,卻遭婉拒。

演員、導演簡介

  愛麗思嬌絲(Alice Joyce, 1890~1955),美國演員。早年曾任電話接線員及模特兒,1910年加入卡倫(Kalem)公司,演出多部短片,名氣漸長,卡倫遂開始以其姓名作為宣傳,甚而開拍「愛麗絲嬌絲系列」小品。婚後一度息影,復又進入維太影(Vitagraph),適逢該公司台柱先後求去,嬌絲遂得機會挑樑主演不同角色,作品屢獲佳績,聲譽日隆。1923年,她於產後以《虎口餘生》(The Green Goddess,嬌絲亦參與了1930年的翻拍作)一片回歸影壇,並陸續在《徐娘半老》(Dancing Mothers, 1926)、《萬世流芳》(Beau Geste, 1926)等片中詮釋若干內斂、堅毅,並能引起共鳴的女性。1920年代晚期,嬌絲因年紀漸長,轉型配演為主,至1930年息影。

  惱門崔佛(Norman Trevor, 1877~1929),印度運動選手、英美影劇演員。本名諾曼皮察(Norman Pritchard),生於印度加爾各答,在當地接受教育。皮察是多項運動好手,曾連續七年獲得孟加拉省百碼賽跑冠軍,並在1900年巴黎奧運的200公尺賽跑及障礙賽中獲得銀牌,稍後他亦曾任職於印度足球協會。1905年,皮察移居英國,並於當地轉往戲劇表演發展,未幾移民美國,以諾曼崔佛之名在百老匯及好萊塢之間活動。崔佛參與過多齣舞台劇,並出任過導演及製作,他在多數電影中均擔任重要角色,其著名的作品有《萬世流芳》(Beau Geste, 1926)、《離婚以後》(Children of Divorce, 1927)等。

  克萊拉寶(Clara Bow, 1905~1965),美國演員。1922年從影,藉著在《海上男兒》(Down to the Sea in Ships)的出色表演,獲選為1924年的西岸協會明日之星 (WAMPAS Baby Stars)之一,同年她已初次領銜演出。1926年,克萊拉簽約派拉蒙公司,逐漸邁向她演員生涯的頂峰,期間憑著《異性熱力》(It, 1927)一片名噪一時,不僅成為當時的性感偶像,也被譽為「熱女郎」(It Girl)的始祖。她在默片時期主演的作品尚有《草裙艷舞》(Hula, 1927),以及曾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翼》(Wings, 1927)等片。彼時誕生的卡通人物「貝蒂」(Betty Boop),據說原型亦來自於克萊拉。

  聲片時代以後,克萊拉成功轉型,並曾是1930年度票房巨星的亞軍,但為力求適應新的技術,且必須汲汲於聲譽的維持,承受極大壓力。另一方面,她因稅金與私人感情問題而官司纏身,克萊拉的秘書兼閨中好友狄佛(Daisy De Voe)在法庭上公諸她的私生活,使克萊拉蒙受緋聞困擾,導致她短暫淡出影壇。婚後,克萊拉僅於1932年為福斯(Fox)拍攝兩部頗為賣座的電影,自此息影。

  康威天爾(Conway Tearle, 1878~1938),美國影劇演員。年少時一度遷居英國,在當地接受教育,其繼父為莎劇演員,因而耳濡目染,踏入劇壇。1901年因緣際會接替《哈姆雷特》之男主角而漸聞名,陸續主演數齣戲劇並巡迴各地演出。1905年,泰爾返回美國,開始演出百老匯劇作,後於1914年轉往影壇發展。1910年代後期以降,泰爾接連主演數十部電影,尤以其文藝片男主角的戲路見長,期間名作如《名花傾國》(Lilies of the Field, 1924)、《女巫艷蹟》(The Mystic, 1925)等。1930年代起,泰爾多以配演為主,其參與之最後一部電影為《鑄情》(Romeo and Juliet, 1936),並於翌年自劇壇退休。

  愛麗諾羅森(Eleanor Lawson, 1899~1942),美國影劇演員。1917年分別以不同藝名在百老匯與好萊塢發展,前者多掛名艾爾西(Elsie),後者則常以愛莉諾為名。羅森在電影中以擔任配角為主,較重要的作品有《舊百老匯之光》(Lights of Old Broadway, 1925)等。1925年,羅森擔綱演出百老匯戲劇《徐娘半老》(Dancing Mothers),此劇大為賣座,改編的電影版中又邀羅森出任同一角色等。1926年以後,她一度將重心移往戲劇演出,至1930年自劇壇引退,日後僅斷續接演零星電影,多未掛名。

  桃樂賽康明(Dorothy Cumming, 1894~1983),澳洲影劇演員。生於澳洲,早年曾受表演訓練,1907年起進入戲劇圈,稍後並加入威廉遜(J. C. Williamson)劇團,並參與過該團製作的電影演出。1916年,康明轉往美國發展,先後演出過30餘部電影,她多任主要配角,後期尤以母親等中年女性角色見長,如在《巴黎奇女子》(The Divine Woman, 1928)及《現代少女》(Our Dancing Daughters, 1928)分別扮演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與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的母親。

  赫伯布列農(Herbert Brenon, 1880~1958),美國電影編導、製片及演員。布列農生於愛爾蘭,在倫敦求學,早年曾與其妻一同任職雜技團。稍後他轉往紐約發展,以舞台管理起家,繼而開始拍攝短片,並於1915年進入福斯公司執導劇情長片。布列農在1920年代期間多與當時的一線影星如如瑙門塔文(Norma Talmadge)、巴賴尼格萊(Pola Negri)等合作,其最富盛名的作品多集中在他轉入派拉蒙(彼時的Famous Players-Lasky Corporation),乃至遊走於各大片廠之間以後拍成,如《仙童彼德潘》(Peter Pan, 1924)、《笑聲淚影》(Laugh, Clown, Laugh, 1928)等,期間他曾憑《賢父孝子》(Sorrell and Son, 1927)提名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布列農在聲片時代以後仍活躍於好萊塢,1934年,他返回英國繼續導演工作至1940年止。

Dancing Mothers 06.jpg

(圖)琪鄧發覺愛慕對象的情人竟是母親,悲憤交織,怒斥愛娑始終在作戲。

Dancing Mothers 07.jpg

(圖)愛娑心灰意冷,出走家庭,留下休(惱門崔佛)與琪鄧父女悔恨不已。

母親妳的名字是女人-淺談《徐娘半老》

  有一種衡量女人的社會地位的方式,就是檢視她在多少程度上被當作一個「人」(而不是「類人」)看待。有意思的是,女人這種作為一個人的權利,卻經常在面臨母親的角色時受到限縮。當「母親」不是能夠隨時穿脫的身分,為人母者便永久成了「母親」,而不是「女人」,或者說,一個人。試想你近來閱過的好萊塢電影,有幾部能夠平衡母親的角色與女人的身分呢?無論此時你的心中是否有了答案,這部距今九十年前的《徐娘半老》,勢必都足以震懾歷來的觀影經驗,因為在處理女人與母親雙重身分的衝突時,本片給出的解套方式是出走母職,追尋女人作為全人的新生。

  《徐娘半老》原是由賽爾溫(Edgar Selwyn)及高汀(Edmund Goulding)編寫的百老匯舞台劇,1924年推出後甚為叫座,於同年八月連演至翌年五月,共計312場,後為派拉蒙買下版權翻拍成片。此等故事問世於1920年代其實不太令人意外,乃因彼時被譽為第一波女權運動的巔峰。不過劇情本身在女性主義意識方面的表現仍舊比同時期的電影更加出類拔萃,這主要是出於電影著手處理了一項較具爭議而嚴肅的主題:母職與女性權益的衝突。相較之下,其時討論自由戀愛、性魅力或是掙脫家庭束縛的少女等等題材的作品都顯得軟性許多,而添了幾分風花雪月的色彩。在處理母職的難題上面,本片又朝向更為基進的道路走去,當作為母親牴觸了做為人的自由的權利,「勸和不勸離」不再是積極的實踐,寧可棄前者以還給自己應有的尊嚴。

  本片的劇情說來相當簡單,最為曲折精彩之處大約在全片後三分之一,編劇在該處安排了三個大轉折,說穿了,這三處轉折實則女主角在遭遇難題時的三種選擇:回歸家庭,一家團圓;接受新歡的真情,比翼雙飛;以及獨自迎向新生。最後一個選擇是半隱藏的,倘若觀眾從來未曾想過女人能有這道出路,那麼它將會掀起一陣滔天巨浪。在觀影的同時,我發現這無非也是個與自己對話的絕佳機會。在焦心於女主角將會如何抉擇的同時,末了才發覺某些傳統的意識形態仍具顯著的影響力,於是一面心焦,一面想著「破鏡重圓也好」、「選擇新情人也不壞」,直到片末,女主角的座車緩緩駛離,留下一縷輕煙,好似親自為我這九十年後的觀眾示範了甚麼叫女性的自主,甚麼是將女人視作一個人,包括為人母者。我不由得興嘆,身在今日尚且猶豫著最後一條路的存在與否,在當年這等作風怎不石破天驚呢?

  這部好萊塢難得的前衛作品來到上海映演時,被取了一個略教人呀然的片名「徐娘半老」。然而,若取言外的「風韻猶存」之意,倒也切中了本片的另一層意義:中年女人丰姿依舊,因而脫離家庭也能尋得新的春天。其實,這樣的意義多少也呼應了1920年代影壇的特徵之一,彼時有不少人到中年卻聲譽正隆 甚或顛倒眾生的女演員,例如名伶南捷穆淮(Alla Nazimova)、「風流寡婦」梅茂蘭(Mae Murray)以及年近四十仍能扮演少女的曼麗畢克馥(Mary Pickford)等等。著眼於女人四十一枝花的層面雖然多了些風花雪月的娛樂效果 也能傳達昔年某程度上更深諳「人也是愈陳愈香」的道理,但難免錯過了更嚴肅而深刻,且同具時代性的意義。

  末了談一談全片最為舉足輕重的兩位女演員:愛麗思嬌絲(Alice Joyce)與克萊拉寶(Clara Bow)。實際上兩人在片中多半沒有打照面,而是分別在不同氛圍的場景中堆疊出迥異的立體感。愛麗思嬌絲的演技沉穩內斂,尤以面對康威天爾的追求時,心底若有漣漪,卻礙於已婚身分的五味雜陳,都濃縮在她四平八穩的表情語言中。另一扣人心弦的表演,是早先她形單影隻地困坐樓閣之中,在古典音樂的襯托下,那股落寞猶如能夠漫出畫面,感染觀眾。克萊拉寶的戲份不但與前者相互映襯,更有幾分對比,她演起活潑不羈的女兒琪鄧相當自然而傳神。克萊拉在片中非常搶眼,一則出於她的表演是大鳴大放的,其次多少也歸功於明艷時髦的造型,一頭微彎的鮑伯髮型、深邃的雙眼,教人過目難忘。愛麗思嬌絲雖然才是真正的女主角,不過當母女兩人在同一場戲碰面時,相較於克萊拉寶強烈的表演與視覺感,前者反倒因為表演方式內斂一些,而險些被壓過了。

  本片以短短65分鐘鋪陳中年婦女的母職難題,難免無法將複雜的感情交代深刻,不過女主角對於其卑微角色的敏銳、一針見血的台詞(在此當然是以插卡字幕呈現)以及在結局的毅然出走,即使九十年後看來依然精采萬分。我不禁猜測,這樣的故事可能至今依舊是好萊塢罕見的安排,當我回味歷來所觀賞刻畫母親角色的電影,再回頭細想《徐娘半老》,它彷彿在那遙遠、「無聲」的年代,為女人的地位發出一聲嘹亮的咆嘯。本片麻雀雖小,劇力卻如此強大,真可謂教人見識了「咆嘯的1920年代」的前衛與魔力。

《徐娘半老》上映廣告

Dancing Mothers 08.JPG

(圖)上海市奧迪安戲院上映《徐娘半老》電影廣告。

Written by Evance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