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espasser 01.jpg

重婚 (The Trespasser)

美國上映時間:1929.10.05

上海上映時間:1930.02.27

出品:聯美 (United Artists)

導演:艾德蒙高定 (Edmund Goulding)

演員

葛蘿莉亞史璜生 (Gloria Swanson) 飾 瑪麗安 (Marion Donnell)

勞勃阿密斯 (Robert Ames) 飾 傑克 (Jack Merrick)

柏紐布萊 (Purnell Pratt) 飾 佛古森 (Hector Ferguson)

亨利沃豪 (Henry B. Walthall) 飾 弗勒 (Fuller)

威利艾爾白 (Wally Albright Jr.) 飾 傑奇 (Jackie Merrick)

威廉荷登 (William Holden) 飾 約翰 (John Merrick, Sr.)

白蘭琪佛德烈屈 (Blanche Frederici) 飾 波特 (Miss Potter)

凱哈蒙 (Kay Hammond) 飾 凱瑟琳 (Catherine 'Flip' Merrick)

瑪莉佛布斯 (Mary Forbes) 飾 佛古森夫人 (Mrs. Ferguson)

黑白 / 英語 / 90分鐘

The Trespasser 02.jpg

(圖) 上海市卡爾登影戲院映演《重婚》電影廣告。

劇情介紹

  瑪麗安與傑克相戀成婚,為此辭去工作,願偕戀人展開新生。傑克之父約翰為一成功事業家,知悉其子竟與平民女子結為連理,即赴兩人蜜月處欲以阻撓。瑪麗安眼見約翰對己極其藐視,遂堅決表明不取夫家分文,欲說服傑克白手起家,夫妻一同奮鬥。約翰乃以瑪麗安將有損家族名聲為由,要求雙方暫別,待其塑造瑪麗安成為一名媛再行結婚。傑克聽信父親所言,使瑪麗安怒不可遏,斥責約翰,含淚而去。

  未幾,瑪麗安產下一子傑奇獨力撫養,惟收入微薄,捉襟見肘,久久不見起色,保母波特終無法忍受,有意求去。瑪麗安心力交瘁,復又得知傑克新婚,瀕臨崩潰。波特眼見不是辦法,提議向傑克一家求助,由對方偕同贍養。瑪麗安迫不得已,只得前往約翰之辦公處欲加以央求,不料該處眾人一片焦頭爛額,瑪麗安不得其門而入,由秘書電話中驚聞傑克與新婚妻凱瑟琳於巴黎發生車禍,失魂落魄而去。其上司佛古森為一律師,見瑪麗安工作時神態有異,便予以關切,欲探究竟,瑪麗安有口難言,啼哭不能自已,竟致昏厥。

  兩年半後,瑪麗安已成為佛古森的情婦,波特及傑奇隨之居於豪宅之中。瑪麗安經常偕同佛古森出席歌劇、表演各式場合,佛古森尤以鍾愛聆聽瑪麗安之歌唱。瑪麗安深知佛古森一片真心,自己卻非出自真情,暗感慚愧。好景不常,佛古森患重病不久人世,彌留之際不斷呼喚佳人芳名,瑪麗安趕往探視,卻見佛古森之夫人悲戚不已,頓時罪惡已極,奔跑而去。

  佛古森留下五十萬遺產予瑪麗安,使之成為媒體焦點。瑪麗安向佛古森之助理弗勒表示將退回遺產,兩人返回宅第,驚見記者正欲拍攝傑奇作為報導,瑪麗安驚慌失措,將一干人驅離。瑪麗安恐懼傑奇將受披露為佛古森之子,乃與傑克連絡會面。不料波特卻稱梅瑞克家若知悉有子嗣,定將傑奇自瑪麗安身邊奪去。瑪麗安猶疑不已,便向傑克隱瞞實情,此間傑奇卻自房中奔出,傑克驚知有親生子,大感喜悅,復邀瑪麗安重修舊好,令之相當為難。

  傑克協助瑪麗安處理媒體記者一事,約翰得知消息,竟來要脅瑪麗安將帶走傑奇。瑪麗安遭挑釁,本欲將傑奇委予傑克,復又決定自行撫養。傑克父子為此事再起齟齬,凱瑟琳獲悉,悄悄至瑪麗安處探訪。凱瑟琳表明與傑克青梅竹馬,願為深愛放棄傑克,成全瑪麗安。瑪麗安深為凱瑟琳之真情所撼動,乃發覺其愛情之自私,終決定將傑奇委由梅瑞克家族養育,默默退出,銷聲匿跡。

  若干期間後,凱瑟琳已病逝,梅瑞克一家正預備聯絡親家共度週末,約翰電請專人拍發電報,並將近況作為書信之內容念予接線生,不料對方久久無法複述其內容,約翰遂發起脾氣。傑克見父性急,便代為溝通,只聞話筒那端竟是瑪麗安,一家人終得團圓。

The Trespasser 03.jpg  The Trespasser 04.jpg

(左) 瑪麗安 (葛蘿莉亞史璜生)熱戀結婚,對象是小開傑克 (勞勃阿密斯)。婚前一刻,她才向上司佛古森 (柏紐布萊)提出離職。 (右) 瑪麗安因無法負擔育兒支出而尋求協助,約翰 (威廉荷登)為子車禍焦頭爛額之際,在辦公室外與瑪麗安重逢。

The Trespasser 05.jpg  The Trespasser 06.jpg

(左) 佛古森將瑪麗安供養於豪宅中,他尤其鍾愛聆聽她的歌聲,總要她為他獻唱一曲。 (右) 弗勒 (亨利沃豪)來告知佛古森病危,瑪麗安連忙致電探問情況。

演員、導演簡介

  葛蘿莉亞史璜生 (Gloria Swanson, 1899~1983),美國演員。最初以臨時演員的性質參與電影拍攝,1916年轉往加州,與巴比渥儂 (Bobby Vernon)搭檔演出多部短片而獲得觀眾注意。1919年,她與派拉蒙的前身「名演員偕拉斯基」(Famous Players-Lasky Corporation)簽約,主要在西席地密爾 (Cecil B. DeMille)的執導下,主演《男性女性》(Male and Female, 1919)、《情場黑幕》(The Affair of Anatol, 1921)等一系列以婚姻家庭為題材的文藝片,名氣扶搖直上,躋身巨星之林,其高貴奢華的銀幕形象也為影迷所愛戴。1927年,史璜生投身聯美 (United Artists),主導其攝製之電影,期間曾主演具爭議性的賣座名片《孽海花》(Sadie Thompson, 1928),問鼎奧斯卡獎。

  史璜生成功以《重婚》一片過渡至聲片時代,惜後續主演之電影成績不甚理想,遂於1930年代中期淡出幕前,此後十餘年間曾接拍一部電影,參與百老匯戲劇演出,以及主持電視節目等。1950年,她以《紅樓金粉》(Sunset Boulevard)東山再起,惟在該片之後並未正式回歸影壇,而多半在眾多影集及電視節目當中客串或擔任嘉賓。史璜生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以巨星之姿演出的災難片《九霄驚魂》(Airport 1975, 1974),其後直至1981年,她仍於不時於螢光幕前亮相。

  勞勃阿密斯 (Robert Ames, 1889~1931),美國影劇演員。早年受知名戲劇演員米勒 (Henry Miller)賞識而進入劇壇,1910年代曾先後隨三家劇團演出。1916年,他擔綱演出在百老匯連演224場的劇作《離開廚房》(Come Out of the Kitchen),此後曾出任多齣戲劇的男主角。阿密斯初次演出的電影在1920年公映,1920年代中,他有意轉往電影圈發展,因故返回百老匯從事戲劇表演,直到20年代末方才頻繁有電影作品推出。

  阿密斯曾與當時最具名氣的多位紅星合作,如史璜生、彭開 (Vilma Bánky)、瑪莉艾斯特 (Mary Astor)以及瑪琳戴維絲 (Marion Davies)等,也有若干獨挑大梁的作品,如《城市之聲》(The Voice of the City, 1929)、《雙重岔路》(Double Cross Roads, 1930)等。

  亨利沃豪 (Henry B. Walthall, 1878~1936),美國演員。早年曾在棉花田工作,並短暫就讀大學,美西戰爭期間亦投身過軍旅,後轉往紐約發展,先後參與過多家劇團。1900年代中期,沃豪開始於百老匯嶄露頭角,並由同事引薦予葛里菲斯 (D. W. Griffith),加入其傳記公司 (Biograph Company),於1909年從影。早期他在該公司攝製的短片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腳色,離開傳記後,曾一度嘗試自組公司,未幾仍與葛里菲斯保持合作。1915年,他憑著參演的《重見光明》(The Birth of a Nation)大開知名度,此後至1920年代中期,領銜主演過數十部電影。聲片時代來臨後,沃豪雖大多不再位居主角,但仍活躍於影壇,每年均擔綱演出多部電影。

  艾德蒙高定 (Edmund Goulding, 1891~1959),英裔演員、編導。早年曾在倫敦從事舞台劇演出及編導,一次大戰期間曾從軍,後因傷退役,並移民美國。1910年代中期,他於美國以編劇起家,後為米高梅 (MGM)所聘用,期間編寫的《百老匯之歌舞》(The Broadway Melody, 1929),以及執導的《大飯店》(Grand Hotel, 1932)等均為中外聞名的作品。1930年代中期,高定改投華納 (Warner Bros.),仍有不少名作推出,其中蓓蒂戴維絲主演的《那個女人》(That Certain Woman, 1937)即是翻拍自《重婚》。1940年代末,他改為福斯 (20th Century Fox)執導電影,至1958年止。

The Trespasser 07.jpg  The Trespasser 08.jpg

(左)《重婚》美國版海報之二。 (右) 《重婚》瑞典版海報。

淺談《重婚》

  在美國,有個播出十餘年的益智節目《我的台詞呢?》(What’s My Line?),每一集都會邀請一位大明星擔任神秘挑戰者,讓蒙著眼的節目來賓透過問問題的方式猜出他的身分。葛蘿莉亞史璜生也在該節目中充當過兩次神秘嘉賓,其中一次,有個來賓問道:「妳得過奧斯卡獎嗎?」史璜生以美妙的嗓音,輕輕答了一聲「沒有喔!」不曉得在那個剎那,史璜生的心中是否有那麼一點遺憾?她曾三度提名奧斯卡,可惜三次都無緣得獎。

  在史璜生憑著《重婚》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前一年,她也以《孽海花》獲得第一屆奧斯卡獎的提名,不過她沒有出席頒獎典禮,據說她認為這種評量是在「拿蘋果與橘子比較」。也許這使人想起多次獲獎卻從不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凱撒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但我想史璜生當年的自信大概類同於瑪麗畢克馥 (Mary Pickford)曾說過的「在電影添加聲音,就像為維納斯塗口紅」,是一種對自己時代藝術水平的驕傲,但實際上它卻大勢已去的情形。畢竟史璜生後來以《紅樓金粉》成為呼聲最高的入圍者,她似乎也對此殷殷期盼。

  當然,這並非在說奧斯卡完全不是「拿蘋果與橘子比較」,或者有聲電影就不是「為維納斯塗口紅」。看過這些默片時期當紅女伶的表演,也許我們都會發現她們的說法真有幾分道理。

  以我的經驗而言,觀看一部無聲電影的過程,有時是看「演員演戲」要比「看一部戲」的成分要來得多一些。許多無聲電影的劇情相當簡單,但故事的張力是發生在腳色之間互動的堆疊上面,堆疊得愈多,戲感愈深,張力愈大。史璜生同年主演的《凱莉皇后》(Queen Kelly, 1929)就是一個例子,這部片主要由幾個很大的段落組成,其中一段描述凱莉與王子的戀情被皇后拆散,投奔其姑媽的住處,被許配給一個老色狼,只是簡單的天人交戰,卻鋪陳得相當長,長到能挑起神經,讓觀眾對這種煎熬的情緒感到十分難受。

  電影過渡至有聲階段初期的作品,有時也具上述的特質,《重婚》便有這種特徵。本片的劇情不算太突出,有些情節稍嫌刻意,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大概可以形容成有點「八點檔」。但它的可看之處在於史璜生極為吃重的戲分 (其他角色簡直被擱在一邊,沒有太多刻劃),使觀眾有機會細細品味她如何「演」出一名位生活所迫的女子,如何演活她的各種心理變化與情緒,這樣維妙維肖的表演其實很吸引人。我尤其覺得這是經歷過默片時期的演員經常具備的技能,觀賞她們演戲是樂趣橫生的經驗,即使劇情本身不見得很出色。

  《重婚》是史璜生的第一部有聲片,它的誕生實際上帶有些許意外的成分,因為本片的導演艾德蒙高定原本是史璜生聘來協助完成攝製到中途因故停拍的《凱莉皇后》,艾德蒙高定後來慫恿史璜生主演《重婚》的故事,並且速速將劇本寫了出來。我猜測史璜生大概沒有許多時間能夠為了適應有聲片的型態而多做準備,更別說是學習聲樂。想來她天生有一副美妙的嗓子,在《重婚》中,她不僅發聲講話,還彈琴高歌!

  聲片時代的來臨是默片演員的大挑戰,對許多人而言更是一場災難,終結了他們的事業,有些演員經過一番苦心磨練,適應了新的生態,像是瑪莉畢克馥 (Mary Pickford)。史璜生似乎不是如此,她有非常輕柔而內斂的嗓音,符合她的銀幕形象。我想她的聲線在當時算是很特殊的,在1920年代末的電影當中,不少女演員們的嗓音偏向細扁又帶點童音的味道,這一方面是當時的流行,或許也與收音技術有關,但史璜生相較之下,層次顯然高明許多。她在片中一面彈琴一面為柏紐布萊獻唱一曲,水準之好,教人吃驚於她是否有聲樂底子。

  過去觀看《紅樓金粉》當然也聽過史璜生開口說話,不過在她的頭一部有聲片中耳聞她那麼從容地以一句句對白堆砌出戲劇張力,不費吹灰之力地開口高歌,格外有一番震撼。這位雍容華貴的銀幕女神,彷彿是泰然自若地進入一種截然不同的電影生態,對於這位真正的演員,我懷疑有甚麼難得倒她呢?

Written by Evance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