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ria dentro e fuori 01.jpg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2.jpg

愛娃 (Valeria dentro e fuori)

義大利上映時間:1972.03.30

台北上映時間:1977.11.12

出品:Naxos Film

導演:布魯奈羅朗迪 (Brunello Rondi)

演員

芭芭拉寶釵 (Barbara Bouchet) 飾 法萊莉亞 (Valeria Rocchi)

皮耶保羅卡邦尼 (Pier Paolo Capponi) 飾 大衛 (David Rocchi)

愛娜舒蕾 (Erna Schurer) 飾 艾薇 (Evi)

烏貝托拉赫 (Umberto Raho) 飾 凡努德利 (dott. Vannutelli)

瑪莉亞米薩 (Maria Mizar) 飾 修女 (suora)

克勞迪葛拉 (Claudio Gora) 飾 「公爵」('Barone')

吉諾卡山尼 (Gino Cassani) 飾 馬可 (Marco Rocchi)

彩色 / 義大利語 / 91分鐘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3.jpg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4.jpg

左圖:法萊莉亞 (芭芭拉寶釵)幻想的情境內,騷擾她的男子成了輕撫髮絲的同伴,使其沉浸於神怡中。 右圖:療養院的休憩時間,法萊莉亞獨自坐在庭園一角發愣。

劇情介紹

  法萊莉亞之婚姻生活極不協調,丈夫大衛全心投入作曲,幾無交集。欲外出散心卻思及於湖中遭少年調戲遭遇,因而參與大衛之舞台綵排。藉由舞者肢體語言,法萊莉亞憶往童年窺視性愛而喪失童心,逃離現場。夜間,法萊莉亞向大衛訴說連日之惡夢連連、奇異感如影隨形,並透露渴望懷孕以為慰藉,大衛卻不以為然,使法萊莉亞深感不堪,沉入慾之幻想。

  為擺脫鬱悶,法萊莉亞至圖書館擔任館員,偶然與搬運工共處一室,驀地引發慾望,寬衣引誘對方發生關係。夫婦偕同參觀電腦科技工程,聽取簡報時,法萊莉亞遭後方男士騷擾,卻遁入一朦朧幻境,填補內心缺口,會後方知該男為大衛熟識之鋼琴家。

  大衛之弟馬可來訪,法萊莉亞先行迎接,於電梯中失去控制,引馬可滿足慾望。當天,三人舉杯共飲,法萊莉亞突行為異常,馬可遂私下將其狀態告知大衛,建議給予協助,卻將之激怒而遭驅逐。翌日,大衛佯稱攜妻赴一約會,卻將其送往精神療養院,醫護人員不顧掙扎,強行將法萊莉亞抬入院內。初來乍到,鄰室之病患艾薇忽然闖入,持鉛筆自撫,遭院內修女發覺沒收,法萊莉亞之物品亦遭清查。法萊莉亞縛於病床,喃喃步入朦朧幽境,於該處,她身懷六甲漫遊湖畔,接受每一位行人之祝福、親暱孩童。

  主治醫師凡努德利為法萊莉亞進行檢查,透過疼痛測驗中的性慾高漲,疑之色情性精神分裂。用餐時間,艾薇悄聲要求法萊莉亞收集麵包屑給予一暱稱「公爵」之男士,彼時,鄰桌女子妄想遭到惡魔性侵,失控奔逃,後由醫護員注射壓制。餐廳內見狀又一陣騷動,眾人齊聲吆喝謾罵,法萊莉亞見狀亦加入行列,末了修女冷靜安撫場面,並端出甜點平復躁動。

  大衛前來探視妻子接受脊髓穿刺過程,法萊莉亞之厲聲哀嚎卻成為丈夫靈感,淒厲尖叫轉化為腦海中舞台上歌者之吟唱。凡努德利向大衛說明病情之可能,如為色情妄想則需漫長治療。

  「公爵」私藏之女偶遭院方沒收而情緒失控,艾薇趁機邀請法萊莉亞參觀公爵之臥室。公爵見室友來訪,取出僅存的珍藏娃娃介紹,與假想之情人於床第間卿卿我我。艾薇攜法萊莉亞至其臥室展示昔日擔任模特兒之照片,中途忽然發病,眼見許多人物前來侵襲,於床上掙扎不已,法萊莉亞見狀亦發生色情幻覺,寬衣自娛。醫護員趕到,驚見兩人狂態連忙阻止,過程中艾薇遭毆昏。

  法萊莉亞佯裝長髮使其窒息喚來修女,趁對方給予安撫之際竊走鑰匙,逃離院內,漫步夜路,見一貨櫃車遂逕自入內,解衣示人,與其中男性交歡,事後獨自離去,於郊外恍惚而行。至黎明,院方車輛駛來將之捉回,法萊莉亞再度進入美妙之幻想中。

  病患們日間於庭園休憩,大衛來訪探視,適逢艾薇發病攻擊法萊莉亞,掙扎間將之劃傷,被強行抬去。艾薇獨自縛於病床,沉浸於過去展示時裝的回憶中。此間大衛已另結新歡,啟程遠行,將療養院之事務交由專人負責。在朦朧幻境中,法萊莉亞摟著稚齡小童,母子漫步金黃色的田園。她在療養院狹小的世界內,凴窗凝望著廣大的自由逐漸遠去。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5.jpg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6.jpg

左圖:大衛 (皮耶保羅卡邦尼)將法萊莉亞視作一性物件,夜間持手電筒朝妻子照射。 右圖:《愛娃》原聲帶封面,左為芭芭拉寶釵明艷的造型,右為她詮釋病患的素顏演出。

演員簡介

  芭芭拉寶釵 (Barbara Bouchet, 1943~)是德裔美籍的演員,生於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戰後移居美國。1959年,她參加地方電視台舉辦的選美比賽脫穎而出,獲得在電視節目固定亮相的機會,並於60年代初期轉往好萊塢發展,初時以擔任平面模特兒及拍攝電影廣告為主,至1964年首次登上大銀幕。寶釵在好萊塢時期的成就平平,多屬配演性質,但參與的不乏大片,其中最著名者即《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1967)。

  1970年,芭芭拉寶釵飛往義大利尋求電影事業的突破,初時主演多部義式驚悚片 (Giallo)、警匪片如《大魔女》(Non si sevizia un paperino, 1972)、《九號槍手》(Milano calibro 9, 1972)等打響名號,待義式桃色喜劇興起之後,又轉向該領域發展,演出《哈囉!夜歸人》(40 gradi all'ombra del lenzuolo, 1976)等知名作品。芭芭拉寶釵在義大利獲得巨大的成功,成為當時知名的性感女星。類型電影在80年代逐漸衰退時,寶釵也順勢淡出幕前,在1985年跨足塑身領域,成立製作公司推出一系列健身操錄影帶及書籍,大獲成功,後在羅馬開設健身中心。近年來,她再度復出幕前,客串不少電視與電影。

  芭芭拉寶釵是1970年代在台灣最具知名度的歐洲艷星之一,雖然引進的影片數量不如愛雲芬芝 (Edwige Fenech),但名聲可與後者相比。

  皮耶保羅卡邦尼 (Pier Paolo Capponi, 1938~)曾就讀劇校,1965年獲導演迪賽達 (Vittorio De Seta)賞識而進入影壇,接著連續在塔維亞尼兄弟 (Paolo & Vittorio Taviani)等導演的作者電影 (auteur film)中配演。1969年,卡邦尼憑藉首度領銜的驚悚片《屠夫少年》(I ragazzi del massacro)走紅,此後以演出類型電影居多,特別在黑幫電影與義式驚悚片中有突出表現,在70年代前期頗富名氣,期間的名作包括《九尾貓》(Il gatto a nove code, 1971)、《暴雨摧花》(Sette orchidee macchiate di rosso, 1972)等。

  卡邦尼自60年代晚期起即參與過若干電視連續劇,至70年代末逐漸將事業重心轉移至電視圈,配演多齣義大利國家電視台 (RAI)之連續劇。隨著義大利電視劇的生態在1983年有所轉變,他也陸續在許多知名的電視小說 (Fiction, 泛指影集、電視電影)中參與演出。卡邦尼在螢光幕前活動期間,亦零星接演電影,晚期雖多居配角,仍幾度憑著客串的作品獲致聲譽。

  愛娜舒蕾 (Erna Schurer)自小旅居歐美各地,後遷往米蘭擔任時裝模特兒,並在當地初次嘗試舞台演出。1960年代晚期,她進入影壇發展,配演若干電影之後,於1969年首度領銜主演《火精》(Le salamandre),藉著影片的賣座,她與製片人艾貝托葛里馬第 (Alberto Grimaldi)簽約,此後數年間接連演出許多類型電影,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最後坦克》(La battaglia dell'ultimo panzer, 1969)、《別怕!芬芝》(Nude per l'assassino, 1975)等,同一時期,舒蕾亦活躍與劇場,並為許多故事圖輯擔任模特兒。舒蕾約在1980年代淡出影壇。

  瑪莉亞米薩 (Maria Mizar)配演過大約十餘部電影以及零星的電視影集單元。義大利維基百科的資料記載她是1899年出生,但她在《愛娃》中僅是位中年修女,有網路論壇蒐集米薩於《雪海深仇》(Il grande silenzio, 1968)等片亮相的擷圖證明目前流傳的資訊有誤,但目前關於她的資料仍然欠奉。

  克勞迪葛拉 (Claudio Gora, 1913~1998)出身法學院,但畢業不久即投入實驗劇團演出,並於1939年初次參與電影拍攝,1940年代曾擔任多部影片的男主角,亦於此間結識妻子,義大利紅星瑪莉娜貝蒂 (Marina Berti)。1950年起,葛拉開始兼任編導,首部作品是改編自小說的《紅色天空》(Il cielo è rosso),此後陸續執導過九部電影,但主要的活動範圍仍在表演領域,60年代起,他亦零星接演電視影集與電視電影。

  葛拉的銀壇生涯長達將近60年,雖然獨挑大樑的時間只佔五年左右,但他參與的電影種類極豐,由作者電影 (author film)至類型電影 (genre film)均有涵蓋。葛拉演出的電影中較具知名度的有迪諾利西執導的《艱辛的生活》(Una vita difficile, 1961)與《安逸人生》(II sorpasso, 1962)、《五巨頭》(Un esercito di 5 uomini, 1969)等。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7.jpg  Valeria dentro e fuori 08.jpg

圖:《愛娃》兩款義大利海報。

淺談《愛娃》

  以細節而言,本片有幾個部份刻劃得非常成功;但整體來說,主題卻似乎模糊不清,直至片尾仍然不太明朗,主因在於療養院的描寫失焦。《愛娃》大致的脈絡可以歸納為:法萊莉亞婚後被丈夫視作性物,由於童年目睹性交的創傷,另外則是期盼暫時脫離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渴望生子並引致病態,大衛不齒妻子的行為,決定直接將之送往療養院,但法萊莉亞進入療養院之後不但未能好轉,反而遭該處環境影響而更加惡化,此時丈夫已與新歡建立起新生活,法萊莉亞則永遠受困在幻想中。

  雖然後半段的「療養院百態」似乎用盡力氣在呈現,但全片留予觀眾最深刻印象的應是最前面鋪陳法萊莉亞夫婦生活不協調以及少婦窒息的處境的片段。編導使用幾個簡短的場面如電影一開始,法萊莉亞被迫在詭異的音樂中曬著日光燈、無意識地朗讀瑞典詩為丈夫製造靈感,以及稍後大衛在夜間侵入臥房,持手電筒照射妻子使之驚醒等,強而有力交代了雙方不安的關係。其實在當時有不少電影都描繪過年輕妻子類似的處境:生活優渥的女子成天被侷限在狹小的範圍中,缺乏建設性的目標,雜事有女傭負責因而無所事事,形同一件被閒置的器物、工具,心理惶惶不安,往芝麻小事鑽牛角尖。法萊莉亞突然決定外出工作,後又開始清潔家具即此跡象,這些均不是她真實希望進行的行為,僅屬渴望逃離現狀的徵兆。《愛娃》在這部份的描寫是成功的。

  懷孕生子的渴望與無法滿足的性慾沒有必然的關聯 (雖然生育需透過性交實現,因而兩者看似關係密切),但藉由法萊莉亞童年目睹性事而敗壞童趣以及大衛待之如一性玩物的跡象看來,她似乎不會那麼熱衷於性,甚或厭惡這種行為。另一點是女性即便有狂熱的性需求,未必得尋求男性滿足,這種與異性有近距離接觸便會不能自已的鋪陳將女人的性完全界定在被動的範圍內。可能的推測是藉由與許多男人性交型塑出一個幻想中的孩子,但事實上,在她與卡車司機性交之前,幻想中的孩子即已誕生了。總之,在法萊莉亞為何發病這部份的交代有些撲朔迷離,假定這是一部賣弄色情的電影,前因後果或許不那麼重要,但《愛娃》予人的觀感並非前者,因而更使人摸不著頭緒。

  電影進行至後半描述療養院生態的部份開始出現明顯的失焦。五花八門的事件接連發生卻模糊主軸,因而略有雜亂無章之感。電影花去許多篇幅交代一些次要的情節,甚至將焦點放在若干病人的行為上,使故事扭曲成一場奇觀表演,而非前半部的劇情取向。在後半部四十餘分鐘的段落中,每隔一段時間即會穿插一段法萊莉亞關於生育以及美好家園的幻想,但動人的元素在此成了邊陲地帶,前半部沒有解釋的細節仍然沒有答案,原本可能發展出來的深度被棄置,淪為剝削精神病患生活為賣點的影像。

  不過,拜療養院的失焦所賜,幾位配角的存在轉而鮮明。始終活在舊日模特兒的榮光之中、疑似也患有色情型態的精神分裂症的艾薇其實對劇情沒有什麼關鍵影響,但愛娜舒蕾卻意外獲得了吃重的戲份,她生動的表現甚至比男主角更加搶眼。與洋娃娃妻妾成群的「公爵」,在克勞迪葛拉細膩的表情語言下栩栩如生,使人不禁萌生一斯憐憫。至於瑪莉亞米薩詮釋的修女,平靜的笑容下藏著若有似無的詭譎,隱隱透出居高臨下的階級意識,在零碎的片段中塑造了強烈的存在感。皮耶保羅卡邦尼由於戲份遭到瓜分,發揮空間所剩無幾,留下的只有大衛冷眼存在的印象。卡邦尼原是型男,在本片的造型與同時期作品相去不遠,卻仍能賦予大衛一種使人錯愕、發悶、生厭的感受,這大約是他唯一能交出的成績。

  芭芭拉寶釵早期於好萊塢發展時受限於洋娃娃型的陪襯角色,但至義大利拍片的初期,也延續這種金髮尤物的路線,直到開始接演時興的義式驚悚片 (Giallo)才開始展露些許才華。《愛娃》一片應是寶釵挑戰較內斂及富層次演技的里程碑,平心而論,電影分鏡處理法萊莉亞發病引誘異性的手法有些笨拙 (且男人隨時都準備好性交),以致她每次發作往往顯得非常突兀。但芭芭拉寶釵仍在有限的條件下作了頗到位的演出,特別是她為戲犧牲色相,近一半時間均素顏演出,不僅賦予法萊莉亞靈魂,也稍稍將電影剝削、譁眾取寵的傾向拉回至劇情片的範圍內。

  Franco Bixio為本片譜寫了氛圍十足的配樂,特別主旋律能與劇情相輔相成,總在法萊莉亞開始進入幻想的境界時揚起,似乎勾勒出她簡單純真的夢想,又憐惜著她淒涼的遭遇。這段旋律於片末響起時,或許療養院中的奇觀都已自動淡化,唯有法萊莉亞無緣實現的幸福深深烙印在觀眾腦海。

Written by Evancefree counters

親愛的讀者,若您曾在1974~78年間前往台北市愛國、大同戲院觀影,請不吝協助確認此期間之上映片單。謝謝!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