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1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2

金毒蠍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義大利上映時間:1971.08.16

台北上映時間:1976.04.17

出品:Titanus

導演:沙吉歐馬丁諾 (Sergio Martino)

演員

喬治希爾頓 (George Hilton)飾 彼得 (Peter Lynch)

安妮黛史琳珀 (Anita Strindberg) 飾 克莉歐 (Cléo Dupont)

艾伯托曼德撒 (Alberto de Mendoza) 飾 史丹利 (John Stanley)

珍凝雷諾 (Janine Reynaud) 飾 拉拉 (Lara Florakis)

艾薇琳絲蒂華 (Evelyn Stewart) 飾 莉莎 (Lisa Baumer)

路奇俾士泰利 (Luigi Pistilli) 飾 史達洛 (Inspector Stavros)

路易斯巴布 (Luis Barboo) 飾 沙里夫 (Sharif)

安娜莉莎娜蒂 (Annalisa Nardi) 飾 空服員 (Hostess)

托馬斯皮克 (Tomás Picó) 飾 喬治 (George Barnet)

彩色 / 義大利語 / 91分鐘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3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4

左圖:莉莎 (艾薇琳絲蒂華)獲得丈夫之百萬美金意外保險,出發前往日本前夕慘遭毒手。 右圖:彼得 (喬治希爾頓)跟蹤史丹利至拉拉住處,在門外遭人持斧攻擊。

劇情介紹

  富商鮑瑪搭機赴日,其妻莉莎趁隙幽會情人喬治,不料當夜即接獲飛機失事消息。鮑瑪生前於保險公司希臘分部投保,莉莎為百萬美元之受益人,卻遭昔日男伴以其策劃謀殺為由,持往來信件勒索。莉莎答應要求,殊不知交易已遭窺伺。赴約當日,莉莎驚見該男慘遭殺害,昔日往來之信件亦不翼而飛。

  莉莎入境希臘,保險公司專員彼得一路暗中隨行,雙方於飯店初打照面,國際刑警史丹利亦暗中觀察。鮑瑪之情婦拉拉邀莉莎前往一大廈頂樓談話,稱鮑瑪原意與莉莎離婚並改立受益人,斷定莉莎為此謀殺丈夫,聯同其律師沙里夫要脅一半保險金。莉莎不從逃逸,幸有彼得相助,方得逃離危險。次日,莉莎以現金形式請領保險金,旋即預訂機票赴日。彼得前往鮑瑪宅第查看,遭沙里夫駕車衝撞,險些喪命。莉莎返抵旅館打點,囑咐勿擾,因而給予殺手可乘之機。彼得於大廳久候入夜,未見莉莎下樓乘車,起疑同櫃員趕至房間,見其遇害,鉅款不翼而飛。

  警探史達洛懷疑彼得涉有重嫌,彼得自清未果,心有不滿,史丹利則現身表示參與調查。大批媒體圍堵警局,彼得因而邂逅記者克莉歐,回眸一笑,留印心底。史丹利赴拉拉住處問案,彼得亦尾隨而至,卻遭蒙面歹徒攻擊,史丹利趕往追兇,彼得趁機入屋脅迫拉拉招認其謀害莉莎,然遭無功而返之史丹利阻止。克莉歐邀約彼得午餐,與之暢談案情,雙方情意漸生。兩人偕同返回飯店,發現房內遭到入侵,克莉歐由現場形態不似警方慣用手法,研判入侵者另有其人。彼得為此更換房間,同克莉歐共渡良宵。

  由於事件漸趨複雜,拉拉與沙李夫相約次日商議因應之道,分別後即獨自返家,不料蒙面歹徒大舉破壞門鎖欲入內行兇。拉拉於驚懼之中急電沙里夫求救,然歹徒終成功破門入屋,揮刀殺害拉拉。兇手正欲逃逸,逢沙里夫趕來查看,雙方追至屋頂交鋒,沙里夫不敵對方身手,墜樓死亡。

  克莉歐接獲拉拉遇害之通知,趕赴追蹤新聞。警方查閱驗屍檔案,判斷出自專業殺手所為,史丹利則猜測兇手為一性愛狂。史達洛與史丹利前往碼頭之快艇探看彼得,言及其室遭闖入之細節,彼得方知史丹利與克莉歐保持聯繫,自己亦受嚴密監視。史丹利表示警方佈下天網追緝鉅款,一干人卻對兇手處理錢財之方式各有異議。

  一空姐獲贈金蠍袖扣,彼時神秘人士來電尋找其友人。彼得暫居克莉歐住處,兩人燕好之際,克莉歐驚覺遭人偷窺,彼得出外查看,幸為鄰居通知其停車不當導致出入困難,虛驚一場。彼得吐露欲遠走體驗閒適生活,然金錢來源即成問題,克莉歐提議由其負責供給,彼得邀之同行,克莉歐卻感猶疑,雙方即逕往辦公。克莉歐至暗房沖洗照片,蒙面殺手趁隙而入,切斷電源,持刀行刺。克莉歐搏鬥歹徒,僵持不下,大聲呼救。彼得即時破門而入,然未能追捕兇手。

  克莉歐延醫診治,警方入其住處蒐證,彼得再度遭疑,十分惱怒。史丹利於茶几拾獲一只金蠍袖扣,問明非彼得持有,即認定為關鍵證物,至金飾店詢問金蠍袖扣之來歷,店家表示該物或為土耳其出產,極為罕見,為希臘境內僅有。保險公司方面承諾款項流失亦不致影響彼得事業,彼得向秘書索取鮑瑪刊於報上照片以為研究。史達洛仍懷疑彼得涉案之可能,將其約談,卻無法發現相關事證。

  空服員喬治於家中遭蒙面歹徒殺害,其空姐女友返家目睹慘狀。彼得透過克莉歐協助將鮑瑪照片放大以調查細節,在其袖口發現同一金蠍,立刻連絡警方,懷疑鮑瑪仍然存活。史丹利等人加以推演,認為鮑瑪或欲詐領保險金而使人冒名登機,再由莉莎領取保險金,繼而殺之,並陸續消滅相關之人證拉拉、沙里夫與喬治,末了假藉謀殺克莉歐栽贓彼得。史達洛採信此說,史丹利遂要求眾人佯裝中計,由彼得攜克莉歐駕船出海,警方再行緝捕,以使鮑瑪誤認逍遙法外。彼得兩人離去,喬治之女友即前來應訊,史丹利發覺其衣襟亦有金釦,隨後親自前往鮑瑪宅第一探究竟。

  海上之雙人生活十分愜意,克莉歐卻查覺彼得潛水時攜有可疑行李,悄然跟蹤,睹其潛入海中涵洞。藉彼得歇息之機,克莉歐潛水進入涵洞探查,驚見行李內藏百萬鉅款,然彼得早已虎視在後,克莉歐只得束手。彼得坦言覬覦此百萬保險已久,遂與昔日同夥喬治共謀製造空難,原訂於莉莎前往日本再行殺害,未料拉拉壞事,因而一併滅之,為求脫身,託空服員於土耳其複製金釦,刻意製造鮑瑪在世之跡象。克莉歐不堪彼得之病態,逃入船艙連絡警方未果,險遭彼得破門入內扼殺,而以魚槍還擊逃出,躍入水中。彼得不顧傷勢,隨克莉歐泳至礁岩索命,千鈞一髮之際,警方及時趕到,射殺彼得,令克莉歐脫險。

  史丹利向克莉歐說明喬治女友之金扣引其疑竇,搜查鮑瑪宅第後方起出金蠍袖扣之真品,因而證實彼得仍涉嫌重大,克莉歐則先一步揭露真相。未幾,克莉歐傷癒出院,與史丹利重逢,預備同遊雅典。

《金毒蠍》電影預告

沙吉歐馬丁諾與義式驚悚電影

  沙吉歐馬丁諾 (Sergio Martino, 1938~)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他的盛名多半由1970年代早期執導的幾部著名的義式驚悚片打響。其實,馬丁諾在1970年才正式開始擔任導演,因此在執導此片時仍算是位新秀,然當時他已極富名氣,原因在執開麥拉的第二年,他便以《別怕!茱莉》一片席捲許多國家,獲得巨大的成功。此後兩三年間,馬丁諾挾此氣勢,執導了多部著名的義式驚悚片,如《金毒蠍》、《毒姬》(Il tuo vizio è una stanza chiusa e solo io ne ho la chiave, 1972)等。

  沙吉歐馬丁諾有擔任製片的兄長路奇安諾馬丁諾 (Luciano Martino),愛雲芬芝曾是路奇安諾之妻,三人合作過不少電影。馬丁諾除了以義式驚悚片聞名之外,也導演過科幻片與許多桃色喜劇 (Commedia sexy all'italiana),如票房超越八億里拉的《嬌嬌女》(Giovannona Coscialunga disonorata con onore, 1973)以及集錦式的《《好夢連床笑滿堂》(Spogliamoci così senza pudor , 1976)等。他目前仍活躍於義大利影視圈,但以電視作品為主。

  義式驚悚片 (Giallo, 也稱作「義大利邪典」或「鉛黃電影」)是一種始於大約1960年代早期的電影類型,也是該國特有的娛樂產物之一。不過「Giallo」一詞則發源於更早的文學作品,據聞始祖是一套於1929年開始連載,原名《I libri gialli》的犯罪小說半月刊。「Giallo」在義大利語有黃色之意,即由來自該刊封面慣用的黃底。這套小說在1946年又更名為《Il Giallo Mondadori》,曾經引起一陣廣大的風潮,致使各家出版社紛紛開始印行屬於他們的黃底封面連載犯罪小說,「Giallo」的型態因而確立。

  早年的義大利邪典有許多是改編自這些流行的犯罪小說,但很快便演變為一種獨立的電影類型。公認的第一部義大利邪典是《知道太多的女孩》(La ragazza che sapeva troppo, 1963),該片導演馬利歐巴瓦 (Mario Bava)也成了此類型電影的先驅。義大利邪典以較為直白的暴力情節、故事人物撲朔迷離的意識以及犯罪故事本身奇情的元素著稱。1960年代晚期開始是這類電影的全盛期,時間持續了大約十年,但片量的顛峰出現在大約1971~1973年間。除馬利歐巴瓦外,盧西奧弗爾茲 (Lucio Fulci)、沙奇馬丁諾等人都是義大利邪典的名導演。

  全盛期過後,義大利邪典在1980年代維持數十部的產量,進入1990年代才逐漸沒落,但至今仍陸續有零星作品問世,晚近較著名的一部是《鉛黃殺手》(Giallo, 2009)。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7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8

左圖:蒙面殺手深夜侵入殺害拉拉 (珍凝雷諾)。 右圖:沙里夫 (路易斯巴布)接獲拉拉求救電話趕來,與殺手展開搏鬥。

演員簡介

  喬治希爾頓 (George Hilton, 1934~)生於烏拉圭,長於英國,早年曾任職電台,1955年遷往阿根廷,並以Jorge Hilton為藝名於當地開始電影工作。1963年,隨著若干包括喬治李高 (George Rigaud)等南美演員成功轉往義大利發展,希爾頓也轉移陣地,在義大利拍攝了兩部電影並嶄露頭角。1966年,希爾頓以《屠殺時刻》(Le colt cantarono la morte e fu... tempo di massacro)開啟他的義大利式西部片 (Western all'italiana)生涯,且旋即成為此類電影的首席演員。1960年代晚期,希爾頓陸續主演一連串義大利邪典,諸如《別怕!茱莉》(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 1971)、《枕邊惡郎》(Coartada en disco rojo, 1972)等,享有頂尖聲譽。

  希爾頓的戲路頗廣,1970年代中期以後也曾經在警匪片、奇幻冒險甚至桃色喜劇中演出。1980年代以後,希爾頓逐漸淡出影壇,一度演出多部電視電影,惟不若全盛期那樣頻繁。他在1999年退休之後,曾在2007年復出拍攝過一部電影。

  安妮黛史琳珀 (Anita Strindberg, 1943~)原籍瑞典,曾在當地演出電影,但主要於義大利發展。1971年,她首度參與義大利電影,配演的即是義式驚悚片《辣手情狂》(Una lucertola con la pelle di donna, 1971),並於同年的第二部片《金毒蠍》擔任女主角。此後史琳珀一連領銜多部義式驚悚片成為該類型的紅牌女星之一。史琳珀演出的作品以類型電影居多,1973年以後,她也參與過女子監獄類的犯罪片、警匪片與義大利桃色喜劇,但多是配角。在最後一部電影於1981年公映後,史琳珀即淡出影壇。

  由於史琳珀息影後即消聲匿跡,許多觀眾十分關切其動態,一度誤以為她返回瑞典定居。據聞近年有若干影迷透過管道與史琳珀取得連繫,邀請她於紀錄片現身說法。

  艾伯托曼德撒 (Alberto de Mendoza, 1923~2011),阿根廷演員。幼時曾在馬德里居住,其時已熱衷於電影,1939年因內戰而遷回布宜諾斯艾利斯,途中與烏拉圭演員卡沙拉維拉 (Carlos Casaravilla)同船,激發曼德撒開始學習舞蹈與表演,並進入劇場。曼德撒初期在阿根廷演出許多青年角色,1950年藉歌舞片《菲洛曼娜》(Filomena Marturano)嶄露頭角,憑1958年的《黑幫頭子》(El jefe)獲得銀鷹獎 (Premio Cóndor de Plata)最佳男主角。此後曾獨當一面與當地知名的女演員合作多部文藝片,一度成為阿根廷的銀幕情人。

  1960年代,曼德撒轉往西班牙發展,主演多部作品,其中也包括義、阿及西、阿合作製片。60年代晚期起,曼德撒陸續參演若干時興的義式西部、驚悚片與恐怖片等,如《桃色響尾蛇》(Una sull'altra, 1969)、《我為妳死》(Los desesperados, 1969)及《辣手情狂》(Una lucertola con la pelle di donna, 1971)等。他持續於西班牙活動至1970年代中期,後返回阿根廷發展,在當地演出多部電影與影集直到2011年,其長達七十餘年的生涯曾有多次獲獎紀錄。

  艾薇琳絲蒂華 (Evelyn Stewart, 1939, 1942~)生於義大利塞斯托拉,學業完成後即赴羅馬尋求演藝事業,初用本名愛妲嘉莉 (Ida Galli),並在1959年初試啼聲後,即引起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注意,延攬演出《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1960),至60年代初期,已獲致較重要角色。1965年起,她改以艾薇琳絲蒂華為藝名,開始參與時興的義式西部片,並透過此片型躍升為女主角,60年代晚期亦開始兼演流行的義式驚悚片,成為這兩種片型的當家花旦之一。絲蒂華在其聲譽高峰雖享有女主角地位,但西部片較重男角,「女一」往往排名第三順位,在驚悚片中也經常位列第二或客串,惜有些半紅不紫之感。1970年代中期以後,絲蒂華轉任配角,一度於80年代息影,後於1989年復出若干電影即告隱退。

  路奇俾士泰利 (Luigi Pistilli, 1929~1996)是電影、電視、戲劇三棲演員。他曾於米蘭小劇院 (Piccolo Teatro)學習表演,演出許多舞台劇,其中包括德國名家布雷希特 (Bertolt Brecht)的作品,被認為是義大利當地最佳的詮釋者之一。1947年,俾士泰利首度在電影中亮相,但正式進入影壇則是在1961年。他早期參與的多是當時盛行的義式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s),曾在《黃昏三鏢客》(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等片演出。1970年代初期,俾士泰利開始轉任主角,並領銜許多邪典片,最為著名的是馬利歐巴瓦導演的《血之海灘》(Reazione a catena., 1971)。

  除電影及戲劇,俾士泰利也演出過許多電視電影與迷你劇集,並在若干電視影集中擔任固定角色。1996年,俾士泰利因戲劇演出遭受嚴厲批評而抑鬱,於4月在家中自殺身亡,但據信實際緣由與感情因素有關。

  珍凝雷諾 (Janine Reynaud, 1930~)早年曾是法國品牌Jean Patou的模特兒,1965年進入影壇,初時多於當年流行的諜報動作片擔任配角。1968年,她主演傑斯佛朗柯 (Jess Franco)執導的恐怖片《夜夜破膽》(Necronomicon - Geträumte Sünden),隨影片的成功而打開知名度,其後再與佛朗柯合作兩部電影。60至70年代初期,雷諾陸續主演多部小型製作,也配演若干義、西合製的西部與驚悚片。雷諾曾與演員米契雷默 (Michel Lemoine)結婚,兩人自60年代即在多部片中搭檔,雷默轉任導演以後,曾由雷諾領銜數部其執掌之作品。雷諾於1978年息影,現居美國。

La coda dello scorpione 09  La coda dello scorpione10

左圖:克莉歐 (安妮黛史琳珀)與彼得偽裝成逃逸之兇手,享受海上生活,殊不知真兇即在身邊。 右圖:彼得追殺克莉歐不成,被警方擊斃,史達洛 (路奇俾士泰利)與史丹利 (艾伯托曼德撒)趕忙營救昏死的克莉歐。

淺談《金毒蠍》

  1970年代初,多部傑出的義式驚悚片均與西班牙合製,並於國外取景,包括在巴塞隆納拍攝的《別怕!茱莉》、倫敦的《辣手情狂》及《我怕!達令》等,在劇情本身的魅力之外增添一份異國風情。沙吉歐馬丁諾似乎均運用了對應該處既定印象的手法,例如《我怕!達令》全片即籠罩倫敦的霧氣朦朧,而《金毒蠍》則有大部份外景於雅典攝製,馬丁諾雖對當地景色並無太多著墨,但在希臘明亮悠然的氛圍下隱藏步步逼近的危機,興味盎然。

  一如馬丁諾執導的其他Giallo作品,劇情總是一路隱藏真相,幾乎到最後一刻才會解開疑雲。觀眾稱不上參與抽絲剝繭,因為片中乍現的曙光往往都是錯誤的。不同的是,較之全片撲朔迷離、使人難辨真假失去頭緒的《我怕!達令》,本片則提供觀眾明顯的方向性,使其跟隨電影的步調猜測兇手的身份,隨著可疑人物一一遇害,陷入停頓之際,劇情再度峰迴路轉,誤導觀眾以為富商鮑瑪死而復生,然而那僅是編劇玩弄的技巧,使案情更加詭譎,自然結局多了幾分出人意表。

  精心刻劃的兇殺情節向來是義式驚悚片教人津津樂道的部份,馬丁諾的作品並不十分嗜血,兇刀揮舞引起的驚懼及行兇過程緊張刺激的氣氛才是最大賣點。本片亦有類似的特點,唯獨空服員喬治慘遭刀鋒刺入眼窩的一幕堪稱同期作品最為觸目驚心的畫面之外,其餘莉莎或拉拉的遇害情節均未拘泥於行刺過程,而著重塑造兇手逐漸逼近的恐懼感,特別是拉拉面對兇手即將破門卻束手無策的一段,不僅令人心跳加速,影像表現亦非常風格化,提升了影片的質感與層次。

  相對於前後兩部由愛雲芬芝主演的電影,馬丁諾的這部作品省去了許多裸露煽情的場面,惜若干不必要及冗長的對白減少了電影的戲劇性。喬治希爾頓與安妮黛史琳珀的談情與纏綿悱惻似乎也不具情調,若非史琳珀是破案的關鍵人物,這些安排反而使人發膩,幸而馬丁諾並未安排史琳珀賣弄更多色相,否則實在蹧蹋了她的演技。除此之外,電影唯一使人起疑的大約只有透過攝影放大可以顯現報刊圖片中的唯小金蠍這點,1970年代的印刷網點較今日為粗糙,按理顯微後的效果應極為有限,這方面大概需要行家解惑了。

  在馬丁諾的《毒姬》一片有精彩詮釋的安妮黛史琳珀,這回是初次在義大利影壇領銜演出,即便在片中較早出現的艾薇琳絲蒂華與珍凝雷諾佔去了一些戲份,但史琳珀仍然展現了頗具實力的演技。可惜她在瑞典活動的資料缺乏,我想史琳珀應在當地就受過戲劇方面的訓練,生動自然的表演為本片增添不少可看性。珍凝雷諾飾演的拉拉戲份不多,不過她的神韻與五官表情使其角色顯得非常鮮明,讓這位俗氣而帶反派性質的情婦在短短時間內烙印觀眾心中。喬治希爾頓的演技則在片末徹底發揮出來,他在其他幾部與愛雲芬芝合演的義式驚悚片中多是文質彬彬的英國男士形象,即使私下蘊藏兇惡計劃,也不輕易形於色。在本片中,希爾頓難得將角色的病態表現在斯文的面孔上,反差極大的特質交相融合,產生極大張力,尤以他沉沉凝視安妮黛史琳珀的神情,精彩而悚然。

  本片的配樂由義大利知名作曲家布魯諾尼可雷 (Bruno Nicolai)擔綱,他曾在1960~70年代期間曾經為無數電影配樂,間有許多義式驚悚與情色片,其作曲極具質感,致許多電影本身已難以復見,然配樂卻廣為流傳。尼可雷為本片譜寫的主旋律洋溢情調,猶如與希臘的陽光相互輝映,使觀眾為連串命案驚悸之餘,不忘醉心於歐洲製片中一貫優美的電影配樂。

Written by Evancefree counters

其他義式驚悚片介紹

狼心 (Orgasmo, 1969)

慾海女王蜂 (Paranoia, 1970)

為什麼害我 (Le foto proibite di una signora per bene, 1970)

別怕!茱莉 (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 1971)

暴雨摧花 (Sette orchidee macchiate di rosso, 1972)

我怕!達令 (Tutti i colori del buio, 1972)

枕邊惡郎 (Coartada en disco rojo, 1972)

毒姬 (Il tuo vizio è una stanza chiusa e solo io ne ho la chiave, 1972)

窗外窗 (La morte accarezza a mezzanotte, 1972)

你別害我 (L'uomo senza memoria, 1974)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