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A The Movie  002

阿巴!阿巴! (ABBA The Movie)

澳洲上映時間:1977.12.15

瑞典上映時間:1977.12.26

台灣地區上映時間:1978.09.09 (台北)

出品:波拉唱片 (Polar Music International)

導演:萊斯霍斯壯 (Lasse Hallström)

演員:

阿巴合唱團 (ABBA)

「Frida」亞娜法莉黛 (Anni-Frid Lyngstad),今譯「菲達」

「Benny」白尼安德遜 (Benny Andersson),今譯「班尼」

「Björn」白強尤華斯 (Björn Ulvaeus),今譯「伯恩」

「Agnetha」亞妮莎霍絲科 (Agnetha Fältskog),今譯「安妮塔」

勞勃休斯 (Robert Hughes) 飾 艾許利華萊斯 (Ashley Wallace, the disc Jockey)

湯姆奧利佛 (Tom Oliver) 飾 保鑣、調酒師、計程車司機 (Bodyguard / Bartender / Taxi Driver)

布魯斯拜瑞 (Bruce Barry) 飾 電台經理 (Radio Station Manager)

史帝安德遜 (Stig Anderson) 飾 經紀人 (ABBA Manager)

彩色 / 英語、瑞典語 / 95分鐘

劇情介紹

  阿巴合唱團即將蒞臨澳洲舉辦巡迴演唱,2TW電台之經理決定製作一特別節目,委託鄉村DJ艾許利親赴雪梨貼身訪談阿巴。艾許利雖認為難度頗高,仍舊答應上司要求。

  甫抵澳洲,阿巴即舉行記者會,然艾許利身陷雍塞路途而與巨星擦身而過,稍後於雨中展開的首場演出,亦因未佩記者證而受阻,無法負擔場外黃牛之漫天喊價,艾許利只得放棄。翌晨,艾許利得知阿巴於雪梨歌劇院開放攝影,趕赴現場,怎料當天卻不接受採訪。當晚,阿巴於歌劇院風靡上萬聽眾。

  次日艾許利接獲經理查勤之電話,佯稱進度良好,惟需前往伯斯以便近距離接觸阿巴,並提醒上司將其記者證寄至當地。通話後,艾許利旋即出外購買許多阿巴周邊商品,並迅速收拾行李。於前往伯斯航程中,艾許利由購得之雜誌瞭解四名團員及其經紀人史帝安德遜之基本資訊,並於落地後上街四處採訪民眾。

  該晚,由於記者證並未送達,售票處亦表示演唱會客滿,艾許利遂以佯裝訪問的方式矇混查票員,溜入現場,並直逼阿巴團員們正進行熱身的後台。眼看巨星已近在咫尺,艾許利卻遭阿巴之貼身保鑣查獲其偷渡入場,將之逐出。當伯斯之歌迷為阿巴瘋狂之際,艾許利落魄地漫步海濱。

  阿巴於下榻旅館休憩,討論著媒體對他們的報導。艾許利試圖突破飯店走廊之封鎖,卻再度遭到保鑣驅逐。採訪計劃屢屢受挫,夜寐之際,艾許利於夢中相遇阿巴,五人一同宴會歡敘,除與伯恩、班尼嬉戲,更得以近距離聆聽菲達與安妮塔之歌聲,艾許利並且是唯一雀屏中選之貼身記者,好不愉快。

  經理查勤之電話再度來到,艾許利無奈之餘重施故技,表示行程良好,但為了搏取阿巴團員之信任,需前往阿得雷德。經理開始感到頭大,卻仍答應。這回,艾許利於停機坪目睹阿巴之風采,惜無情保鑣依照阻礙著計劃。

  阿得雷德表演場地正搭建舞台期間,艾許利採訪到專業人士談論阿巴的成功,除此之外更街訪許多稚齡歌迷,並於舞蹈班目睹成群孩童齊聲演唱阿巴歌曲。舞台完成後,觀眾迫不及待直奔入場,座位區隨時間經過漸趨爆滿,當夜晚來臨,星光熠熠的演唱會撼動全場。

  艾許利忙於剪接訪問片段,聽聞歌迷們的熱情,下定決定務必貼身採訪到阿巴,即刻啟程。一度逼近阿巴之座車,不敵保鑣兇悍,採訪未果。

  因一再受阻,艾許利只得向上司要求前往阿巴行程之最末站:墨爾本,經理忐忑不安,然已預告四萬聽眾翌晚之特別節目,惟有放手一搏。時機迫切,艾許利直衝飯店,試圖突破保鑣之戒護,卻巧遇史帝安德遜,百般求情之下,安德遜答應為之安排次日十點採訪行程。當晚,艾許利雀躍參加演唱會,跟隨歌迷們感受阿巴魅力。

  翌日,艾許利聽聞慶典之嘈雜而甦醒,驚覺睡遲,急忙奔出穿梭於蒙巴節 (Moomba Festival)之遊行隊伍中,試圖把握最後追蹤阿巴的機會。蒙巴節是阿巴此行的最後一場亮相,在團員們問候民眾時,艾許利趕赴飯店,得知阿巴已退房前往機場。

  艾許利失意返回飯店,卻見甫送到之記者證,無奈已極。正等候電梯之際,阿巴奇蹟似地出現…。 雙方進行愉快的訪談。電台經理得知計劃辦妥,狂喜。艾許利則乘計程車趕往電台,在七時半準時開始播放特別節目。與此同時,波音747緩緩升空,搭載阿巴離開澳洲,為萬千歌迷留下美麗的回憶。

010  012

圖左:ABBA澳洲演唱會實況。 圖右:《阿巴!阿巴!》片中一幕。

ABBA歐澳巡迴演唱會與《阿巴!阿巴!》的誕生

  1977年初,阿巴合唱團展開了他們的第一次歐澳巡迴演唱會,先後造訪挪威等北歐三國、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等,並於三月轉往澳洲,分別於雪梨、墨爾本、阿得雷德、伯斯等城市進行了多場表演,場場爆滿上萬觀眾,轟動一時。其中雪梨的第一場戶外演唱會遇降雨而影響表演,團員菲達甚至於途中滑倒,但渾身濕透的歌迷卻絲毫未減熱情,因此成為阿巴公認生涯中最難忘的演出;於阿得雷德的西湖足球場演出時,不僅場內湧入兩萬名觀眾,場外也聚集了一萬名群眾聆聽,阿巴之魅力可見一斑。

  阿巴的澳洲行總計吸引了大約十六萬名觀眾,包括雨中演唱會等若干行程在攝影機的記錄下,成為《阿巴!阿巴!》的劇情基礎。

  起先關於電影的規模設計較為簡單,原預定以16釐米膠片拍攝,透過製作人的決策,擴大為35釐米派娜維馨體 (Panavision)的闊銀幕電影。同年底,ABBA推出他們的第五張專輯《The Album》之際,連帶發行了《阿巴!阿巴!》,相對於唱片的名稱,電影便命名為「The Movie」。

  本片以演唱會的方式集結許多阿巴的熱門歌曲,並囊括《The Album》當中的數首新歌。這些歌曲並非鬆散地與故事剪接在一起,反而多兼有情境音樂的功能,甚至以歌詞代表阿巴團員的心境與理想,促使劇情的緊湊。片中亦頻繁使用 70年代流行的柔焦攝影,使電影增添了幾分夢幻的氣氛。

  當時的阿巴雖已紅遍全球,並於1979年再度啟程第二波的歐美巡迴演唱會,但這兩次世界巡迴期間的數十場演出卻鮮少對外發行,除了1986年的《Live》專輯收錄一部份現場錄音,以及2004年的《ABBA in Concert》收錄歐美巡迴期間的若干演唱外,ABBA首次歐澳巡迴的影像紀錄則極為缺乏。《阿巴!阿巴!》的其中一項珍貴之處,即在於它記錄了此趟ABBA的部份演唱實況,雖然未能完整,但所包含的曲目較前兩者更為豐富。

  不似1979年的歐美巡迴演唱會以波拉唱片公司之標誌作為舞台設計,《阿巴!阿巴!》所記錄的澳洲巡迴表演則更為單純,不以富麗堂皇的裝飾取勝,觀眾的目光所能聚焦的,就是ABBA團員們誠意十足的演唱,他們富有實力的唱功以及生動自然的表現,令每一代的歌迷陷入瘋狂之餘,又帶一些淚光閃閃的感動。

圖為ABBA於1973至1977年發行之專輯,原始唱片版封面。

005  006

1973年的《Ring Ring》,台譯「電話鈴響」(97年CD版)。 1974年的《Waterloo》,台譯「滑鐵盧」(97年CD版)。

007  008  009

1975年的《ABBA》,台譯「同名專輯」(97年CD版)。1976年的《Arrival》,台譯分別為「抵達」(97年CD版)、「阿巴來了」(06年CD+DVD版)。1977年的《The Album》,台譯分別為「有聲極品」(97年CD版)、「第五張專輯」(07年CD+DVD版)。

全片插曲列表

  《阿巴!阿巴!》總計收錄插曲二十一首,涵蓋ABBA於1973至1977年出版的前五張專輯之作品。除了家喻戶曉的超級名曲〈Dancing Queen〉、〈Mamma Mia〉、〈Fernando〉以外,還能欣賞到一些台灣聽眾較不熟悉、當年阿巴在節目中表演的次數亦較少的罕見歌曲,例如〈I’ve Been Waiting For You〉以及純音樂演奏的〈Intermezzo no.1〉,十分可貴。以下按照先後順序列出片中的全部歌曲,後方括號則註明原始收錄該曲之專輯。

Hole in Your Soul (1977年《The Album》,註一)

Tiger (1976年《Arrival》)

S.O.S (1975年《ABBA》)

Money Money Money (1976年《Arrival》)

He is Your Brother (1973年《Ring Ring》)

Intermezzo no.1 (1975年《ABBA》)

Waterloo (1974年《Waterloo》)

Mamma Mia (1975年《ABBA》)

Rock Me (1975年《ABBA》)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1975年《ABBA》)

The Name of the Game (1977年《The Album》)

Ring Ring (1973年《Ring Ring》,註二)

Why Did It Have to be Me (1976年《Arrival》)

When I Kissed the Teacher (1976年《Arrival》)

Get on the Carousel (未發行之歌曲,註三)

I’m a Marionette (1977年《The Album》)

Fernando (1976年單曲,註四)

Dancing Queen (1976年《Arrival》)

So Long (1975年《ABBA》)

Eagle (1977年《The Album》)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1977年《The Album》)

註一:〈Hole in Your Soul〉於片頭字幕時揚起,但僅使用其前奏。

註二:〈Ring Ring〉在電影中並非阿巴現場演出,而是於背景播放,並由舞蹈班兒童合唱。

註三:〈Get on the Carousel〉原訂為ABBA迷你音樂劇《金髮女孩》(The Girl with Golden Hair)之其中一首曲目,後未被使用,其部份旋律改作〈Hole in your soul〉之合音。

註四:〈Fernando〉原為非專輯單曲,發行後不久收錄於1976年改版的精選《Greatest Hits》,1997年以後則多半併入《Arrival》,作為其附加曲目。

014

《阿巴!阿巴!》片中一幕。

萊斯霍斯壯與ABBA之音樂錄影帶

  瑞典籍的萊斯霍斯壯,曾憑著《狗臉的歲月》(Mitt liv som hund, 1985)與《心塵往事》(The Cider House Rules, 1999)兩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他於1990年代開始往返歐美之間進行拍攝工作,近年來執導的作品更不乏台灣觀眾較為熟悉者,包括《濃情巧克力》(Chocolat, 2000)、《忠犬小八》(Hachi: A Dog's Tale, 2009)與前年的《最後一封情書》(Dear John, 2010)等。

  其實,萊斯霍斯壯優秀執導技術的啟蒙,即是透過與阿巴合唱團的合作。1974年起,霍斯壯一連執導了ABBA的二十六支音樂錄影帶 (Promo video),幾乎成為他們的御用導演。聽眾們朗朗上口的阿巴金曲,諸如〈Dancing Queen〉、〈Thank You for the Music〉、〈Happy New Year〉等,當年都透過霍斯壯的巧思化為影像,於電視中和觀眾近距離接觸。雖然早期的音樂錄影帶沒有炫目的特效與豪華的佈景,但在鏡頭的捕捉下,這些影像呈現了阿巴團員們的迷人與自然,使歌迷們為之雀躍。

  在流行音樂專屬頻道尚未出現以前,音樂錄影帶已是唱片銷售的宣傳管道之一。早年的歌唱節目多半邀請歌手親臨現場演唱,排練與拍攝較為耗時,1960年代後期開始,一些節目改採對嘴的方法,省去了部份麻煩。在音樂錄影帶出現以後,這些綜藝或音樂節目不再需要請到一大群歌手,而改以播放音樂錄影帶,例如英國著名的排行榜《Top of the Pop》就以現場演出與音樂錄影帶互相穿插。

  ABBA是最早拍攝音樂錄影帶的歌手 / 歌唱團體之一。由於他們的歌曲稱霸許多國家的排行榜,但為了節目中的短暫表演而往返各國之間卻十分耗費成本,另外,安妮塔與伯恩必須撥出時間陪伴子女,且安妮塔據悉對飛行感到焦慮 (她在電影中曾提及遠行之疲憊),因此阿巴的經紀人史帝安德遜便利用拍攝音樂錄影帶的方式省去了許多長途飛行。當電視主持人介紹到「阿巴合唱團」,他們即使正在千里外忙著宣傳,仍然能透過錄影帶向觀眾表演。

  時至今日,諸多由萊斯霍斯壯執導的ABBA音樂錄影帶已成為樂迷心中的經典,它們不僅留下了阿巴團員們充滿魅力的身影,更展示了1970年代的流行風潮,使一代代的觀眾投入時光隧道,重回那段美妙的時光。

003  004

圖左:Frida與Agnetha演唱〈Get on the Carousel〉。 圖右:〈So Long〉一曲結尾的舞蹈。

《阿巴!阿巴!》中的ABBA

  樂迷真正得以了解他們喜愛的歌手明星,往往是在他們淡出娛樂圈許多年以後,因為公司總是盡力使當紅的表演者維持美好的形象,漏網鏡頭、花絮、生活寫照等等往往欠奉的。今日的聽眾們比較  幸運的地方,在於可以藉由晚近發行的影音產品以及自1980年代一路而來的動態瞭解阿巴的四名團員,他們的氣質確實如同在舞台上所展現的那般大方、自然、迷人,因而也使得大眾的愛戴始終不減。

  而在1970年代當時,《阿巴!阿巴!》就是樂迷們藉以親近ABBA的一種管道。這部電影有些類似專為捧紅特定明星的「vehicle」,又有著今日的寫真影片或微電影的特性,它忠實呈現出阿巴巡迴演唱的部份過程,將他們生活中真實的一面記錄下來。當然,關於團員們舞台下的模樣的描繪是有限的,但已然為當年的閱聽眾開啟了一扇面對後台的門扉,使ABBA彷彿與他們同在。

  在本片中,觀眾所能欣賞到的不僅是阿巴的演唱會實況,更能細窺他們著名的舞台服裝 (阿巴甫成軍時,所以闖出名號的原因之一即是誇張的演唱服)以及平易可人的表演方式。透過阿巴的記者會或是抵達不同機場時的架勢,充分展示了他們從容優雅的巨星氣質,ABBA除了面對小小歌迷之外,其他時候均不會刻意地過份親近民眾,總是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但是到了舞台上,我們又能看見ABBA是如何享受於歌唱,以致於每一個動作都非常自然而活潑,引人陶醉,他們並非「表演給觀眾看」,而是使觀眾融入表演者的世界,一同歡樂,一同感動。

  《阿巴!阿巴!》成功地捕捉了象徵ABBA熱潮的各種元素,包括琳瑯滿目以他們為封面的雜誌;無所不在的街頭廣告;玩偶、玻璃杯、徽章等周邊商品;粉絲們穿著的T恤,甚至印有阿巴團員的長襪等…,阿巴所到之處無一不是水洩不通,演唱會的觀眾們入場的方式是衝刺般地蜂擁。加以片中艾許利訪問的各類民眾,紛紛對ABBA的形象與演出表示好感,電影似乎竭盡所能地營造 (其實也可以稱為記錄)阿巴國際巨星的架勢。經過三十多年以後,我們透過導演當時使用的手法,窺見了ABBA黃金時期的風采,以及昔日的樂迷們是如何為偶像瘋狂,相信這對於不同世代的阿巴迷而言是相當珍貴的。

011  013

《阿巴!阿巴!》美國與德國版電影海報。

後記

  《阿巴!阿巴!》的一句對白曾提及, ABBA的唱片銷量在當時總計六千萬張。三十餘年後的今天,他們已累積了三億七千萬張的驚人數字,平均每年固定以百萬張的數量持續增加,模仿阿巴的樂團亦不斷成軍。阿巴的歌曲情感雋永,擁有一股不退流行的魔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聽眾,使他們也徜徉於70年代的熠熠銀河,將那昔日風華永遠傳遞下去。

  本屆台北電影節的「經典重現」單元,特別以《阿巴合唱團.追夢》之名選映此片,共計有真善美、中山堂、新光影城三個場次。這是本片相隔近三十四年再度於戲院映演,其中,中山堂的大銀幕效果有如往日寬敞無比的放映廳,隨著阿巴的歌聲悠揚,將猶如置身於熱鬧的1970年代。

  熱愛阿巴的歌迷與影迷們…,穿起你們的復古喇叭褲,帶著你們最喜歡的一張ABBA專輯,讓我們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與各地的阿巴迷相會,一同回到70年代與他們齊聲高歌吧!

(台北映演廣告,感謝小管!)

Written by Evancefree counters

 

arrow
arrow

    依凡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